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技 >内容

为历史建筑建档案,北建大发布北京首部历史建筑保护图则

2023-11-26 17:03:11来源:
导读原标题:为历史建筑建档案,北建大发布北京首部历史建筑保护图则11月25日,2023第七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开幕,会上《北京...

原标题:为历史建筑建档案,北建大发布北京首部历史建筑保护图则

11月25日,2023第七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开幕,会上《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新书对外发布。这是北京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全书根据普查和最新测绘成果,为北京市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区277处历史建筑建立了图则档案。

据悉,本届大会以“文脉传承 科技赋能”为主题,会期为两天,设置了10场主旨报告、9场专题分论坛、2场圆桌论坛、1场青年论坛等系列活动。来自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等1000余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新路径、新方法,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编制图则,为北京历史建筑建立数字档案

当天上午,《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书正式发布。该书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团队编写。

历史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2019年起,北京陆续公布了三批历史建筑名录,共计1056栋(座),其时间跨度达700年、覆盖全市11个区,功能多样、风格多元,是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对北京老城整体利用、留存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意义重大。

汤羽扬介绍,工作团队按照最大限度保留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利用奠定基础的工作要求,开展历史建筑调查,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对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的700余处建筑以及5处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详细的现状调查,进行筛选,尤其是提炼出历史建筑的价值特征点位,并逐一收集每一处历史建筑的属性信息、地理信息、多媒体信息,按照“一处一表、一处一档”的标准建立数字档案。

最终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区277处历史建筑被收纳成册,收录在《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新书之中。书中展示了这些历史建筑的基本信息、历史价值、风貌特色和保护范围等内容,并详细记录具有保护价值的部位,为后续开展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未来,北建大工作团队还将继续协助有关部门陆续完成其他各区历史建筑保护图则。

九所高校学子为西四胡同打造四套焕新方案

作为本次大会的品牌实践活动之一,以“胡同焕新”为主题的2023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设计学生交流工作营也在会前正式开营。

系统了解西四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去往西四北三条进行调研,走进首钢园进行城市设计考察,分组开展设计……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9所高校的36名学生,围绕西四北三条到西四北四条之间及胡同两侧用地开展城市更新设计,为其打造焕新方案。

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张曼表示,作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完整地保存了元大都时代的坊巷肌理与明清风格的四合院群落,是典型的北京居住文化的载体,学校最近十余年全过程参与这片街区的保护更新,此次希望以工作营的方式,从城市设计层面为老城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据悉,36名学生分成4个小组开展设计,最终呈现出《有点“京味儿”出墙来》《胡同生长计划》《跑起来,老胡同》《慢享胡同,共生社区》4套方案,以专业视角和创意方案,打造胡同新模式“活态博物馆”。结营仪式上,工作营团队还搭建了设计区域的场地模型,结营时,各个设计小组以概念模型与场地模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展示。

记者了解到,大会期间,该工作营设计成果将公开展出。

此外,《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科建设专题展》《中国健康城市科学学术成果巡回展·北京建筑大学站》《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与教育成果展》也于同期举办。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