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去阿根廷出了趟短差。有个给公司办事处开车的小伙子,长了一张明显的混血脸,就跟内马尔似的,有点像亚洲人,又有点像欧美人,同时操一口东北话,非常魔性。
我才知道阿根廷有好多华人社区,这倒也好理解,你从中国东北跑去阿根廷赚钱,肯定不可能随便找个地方就住下吧。肯定是找个认识的人,事先说好,你去了直接投奔他,然后他把你安排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慢慢地社区就起来了。
而且中国各地在那边并不混居,比如福清人就聚在一起,很多是开超市的。东北人也聚在一起,做工程和装修;潮汕人做海货,江苏和浙江组成的“江浙帮”负责从中国往那边倒腾小商品。
多说一句,整个中南美洲你们不知道有多少福建人,很多地方有"老华人"和"新华人"一说,老华人说的就是操着福建话的华人,个子矮一些,说话声音小一些,性格也收敛内向得多。新华人就是东北人,这些年大量涌入,人高马大而且说话声音特别大,人均社牛症,跟大家一般理解的华人不太一样。
那个司机的爹就是个司机,90年代在国内开大车的,后来惹了,一口气跑到了地球对面去了。我之前给大家讲过,90年代的大车司机是个很特别的群体,都是有点胆识的人,车里藏着喷子,风险大收益也大。去了那边之后娶了个当地媳妇,也就有了他。
那个司机小哥说自己不是读书料,父母希望他读书,因为在阿根廷读书也是进入上层社会的阶梯。可他实在是读不进去,注意力有问题。一开始他爹想不开,使劲揍他,并且表示,爹就是当初没好好学习,才混到现在这副田地,再不好好学打死你个兔崽子。
他的阿根廷妈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孩子不行首先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没一个能学进去的,孩子学不进去也正常,阿根廷人眼里,学习这种事跟唱歌是一样的,大部分人怎么练都是个入门水平,。
还说尽管不了解中国的高考,但是中国的高考也是择优录取吧?是不是大部分人比来比去都是失败者?你当初学习的状态是不是跟你儿子一模一样?你爹是不是也经常揍你?你们家是不是也因为这事鸡飞狗跳?你是不是一辈子唯一能做好的事就是开车?其他事是不是干一件黄一件,为啥跑来阿根廷你心里没点B数?
司机爹想了几天后发现确实是,后来也就不再干预他了,他顺利子承父业,当上了司机。一开始给江浙帮跑码头,也就是去码头上拉上货,送去给福清人的超市。后来买了商务车就做商务接送,偶尔也拉小型旅游团,现在每月收入大概是人民币一万五左右,当然了,主要是他有车,做华人生意,如果没车可能七八千。
其实他还能多赚些,可是他几乎不加班,每天太阳一落山就开始喝酒,一边开车一边喝,这种情况下,他想给你开你也不敢雇他,而且他也不想开。
他跟我聊起阿根廷人,说如果阿根廷人有中国这边的生活水准,根本没人会焦虑,吃穿不缺,没啥可发愁的。而且他接待了那么多从中国过去的,太多人真的出差就是出差,除了上班竟然啥也不干,这让他很难理解。
说是在阿根廷,大家的心态和贫富没啥关系,穷人过得也很通透,真的有穷开心一说,他去过东北,觉得东北实在是太牛逼了,除了吃得贵一些,啥都便宜(阿根廷唯一比中国便宜的东西就是肉),这种环境下不理解为啥大家一个个为啥那么苦哈哈的。
后来跟那边一个长驻的同事聊起来,有一个跟我同龄的同事也认为是人种问题,拉美人就那样。不过他确实说不清楚为啥华人到了那边气质好像也变了,不再像国内那么苦逼了,他认为可能是一种双向选择,肯吃苦上进心强的人,都去北美了,谁会去阿根廷?
不过另一个97年的同事有不一样的理解,他觉得人种和文化固然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吃苦记忆”。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哥比他大9岁,姐比他大11岁,你可能纳闷不是有计划生育吗,为啥能生这么多?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大学最好的一个哥们他们家四个娃,时间跨度也是非常非常大。
他们仨的心态完全不是一回事。哥哥姐姐那时候还比较穷,父母天天在外边劳累,耐心和精力基本上被耗尽了,到家啥都不聊,只聊自己现在有多难,小时候有多穷,孩子有多不懂事等等。
"诉苦教育"就是他们家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搞得哥哥姐姐本来不是特别穷,但是从小却有了一种对贫穷的恐惧,而且任何开心的事都有种本能的负罪感。
不仅如此,还有一系列配套教育,类似“打击教育”,孩子做成点啥事,父母不但不会夸,反而会打击一下,目的是防止孩子骄傲,导致孩子长大之后严重缺乏自信,姐弟俩都因为自信问题耽误过好几次事。
如果什么事做得不好,那就是一系列重击,先人格侮辱,然后上升到就这样下去迟早会跟父母一样经历可怕的贫穷。
对于未来的出路,父母参考过去的经验,认为“吃公家饭”是唯一“穿越牛熊”的捷径,并且希望孩子将来能当官,当官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也是最值得追求的事,属于人生的终极要义,一旦当上官,就是“人上人”,那人生就彻底开了挂,不仅自己开挂,整个家族和子孙都踏上了捷径。
后来哥哥尽管使了大劲,也没咋混出来,跟着工程队跑东跑西,后来在山东一个小城市安家,继续做装修。姐姐发扬山东人的优良传统,复读一年上大学,再接再厉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考进了体制。
如今哥哥姐姐有了孩子,对鸡娃又特别上头,害怕孩子玩物丧志,害怕他们太“骄傲”日常打击,并且把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传递给了下一代。也希望孩子做“人上人”,毕竟自己是人下的人,一辈子受苦。
如果说他们跟父母相比有啥进步,那就是他们也时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有时候想使劲鸡娃,有时候又怀疑鸡娃有啥意义,有时候觉得孩子也挺不容易,有时候又嫌孩子不争气太普通,很多时候又怀疑孩子普通难道不是因为自己普通?可是又觉得越出身低,越应该发愤图强,不然就掉坑里了。
到了我这个97年的同事这里,整体就变了,父母对小儿子相对溺爱一些。生活压力也不那么大了,对孩子也多了一些耐心,“诉苦教育”几乎没了,他的生活观念就接近00后,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富足的,安全感也没那么缺乏了,整个人也比较自信,谁侵犯了他的利益,他不会像哥哥姐姐那样忍气吞声。对于婚恋和生育,他的态度并不是不婚不育,而是如果没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条件,不会带ta来到这个世界纯受苦。
他毕业后按理说无论如何得去尝试下考公,可是他毅然决然选择去大城市看看,有机会外派到海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关于阿根廷,他的看法是这地方实在是资源太富足了,下限不错,上限不咋高。
尤其对于普通人来说,毕竟那边没有大公司,想发财比较难,做买卖也没有国内那么多的潜在用户,甚至一个阿根廷自媒体如果有五万粉丝就牛逼的不行了,哪像中国这边动辄几百上千万,甚至几千万。
但是阿根廷有的优势是你很难饿死,因为人口太少资源却太多,历史上也并没有出现太过激烈的人口暴跌,大家记忆里一直都差不多,一直都是不好不坏,对孩子也是一种放任自流。
反正全国人都在混,混来混去经济一塌糊涂,但是依旧没影响他们继续混。
所以阿根廷人缺乏了中国人骨子里那种激昂向上的冲劲,更多的是混日子的心态,只想过好当下,缺乏对未来的规划。
关于哪种生活更好一些,我们几个吃饭聊天的时候也比较纠结,如果你很牛逼,那你估计会喜欢中国这种环境,因为你的上限会非常非常高。如果能力很差,智商不高,身体也虚,甚至根本不想奋斗,就想混日子,那阿根廷那种国家可能更适合一些,所有人都跟你一起混日子,你的心理压力也能小很多。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感觉到了,东亚困局,主要因为下边这几个原因吧:
人均资源很低,下限很低,资源分配又是严重“倒金字塔”,越往上层资源越多,越往下越少。很多人对生活有种说不出来的恐惧,就是因为担心跌落下去。
此外关于贫穷的残酷记忆并没有走远,60后70后的父母们多多少少还带着那部分记忆。80后小时候尽管好了很多,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带着那种贫乏记忆,这玩意会折磨每一个人一辈子。
身边不少人赶上了红利赚到了按理说八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但是他们消费的时候依旧有种强烈的负罪感,并且充满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担心随时返贫,反正有种和财富不咋搭的忧患意识。
不过这种情况在新一代身上越来越少见。
上文也说了,95后长大的时候物质匮乏记忆已经非常非常少了,父母也不咋念叨了,所以“95后”们身上缺乏那种常见的不安全感和匮乏感。这也是为啥南方小土豆们在非假期成群结队去哈尔滨,让80后们纷纷感慨这帮人不用上班吗?
可能他们确实没那么在乎上班,现在“00后”里有句话,说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受苦的,就是来玩的。
你说大家都这个状态经济能好?
也不一定,经济的上半场是工厂模式加人口红利抗下来了,下半场就是顶级头脑加消费拉动的新模式,之前那种使劲卷不消费的模式,肯定走不远,而且会进一步导致生育率暴跌。
当然了,这种随着思潮的扩散,随之而来的是“及时行乐”和“活下当下”,大家不再为了看不到的未来做各种规划,甚至放弃婚育来换取当下生活的平静和富足。
各有利弊吧,咱们的文章尝试描述客观现实,并不做价值判断。
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最近有一些奇怪的宣传。
比如“跑外卖三年赚100多万”,还有“年轻人入行装修月入4万”。
还在讨论“不体面但赚钱的工作你愿意做吗”这么个奇怪热搜。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现实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以前社会上升期学历会非常重要,你去拼一个学历,对你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每年都有巨大的增量资源,分配的时候可能就是按照学历分。这种观念在70和80那里比较根深蒂固。不过现阶段增量本来就少了,各行各业的利益阶层也盘根错节,增量出来之后怎么分配,可能不按照之前的模式了,可能以前是“按能分配”,今后更多的是“血缘分配”。
很明显是想传递这样一个意思:不是说学历不重要了,而是说没那么重要了,最起码大家得接受一个现实,你读完好大学,不一定能混得很好,反过来讲,就算没有读出来,可能混的也不会很差。
可能不太乐观吧,不过可能确实是现实。
东亚的现实就是人多资源少,不过好在工业时代的降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
而且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边际收益递减。你完全吃不起肉,到吃得起肉,这会带来一种生活质量上质的突破。如果再去追求什么海参、黑松白露、鱼子酱什么的,就会发现提升并不明显。当你随便买辆车,生活质量都能大幅提升,然后买得越来越贵,却发现提升越来越小。
我以前劝别人卷,后来发现能卷的人根本不用劝,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任何条件卷,无论是背景还是资质,一辈子只能做普通人。
这种情况下,与其陷入一种内耗,纠结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不如想开些,利用好手里的资源,放弃“人上人思维”,尽量去做一个快乐的人,多溜达多读书多看电影多交朋友,走出日常小区域,去尽量多地体验生活,体验这个巨大繁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