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熬夜、喝奶茶的年轻人来说,招募条件有点过分
常言道:千金易得,好粪难求。
人们总羡慕那些(正当途径)躺着挣钱的人,事实上能靠拉屎挣钱的人更值得羡慕,因为躺着挣钱的人不一定有好身体,但靠拉屎挣钱的人一定有好身体。
那么好粪的竞争力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拥有好粪的人这么少?
好粪为什么这么少
粪是人体排泄的废物,包含60%~70%的水分,以及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从肠道脱落的细胞、维生素K、 维生素B以及“成分不同”的肠道菌群。
其中肠道菌群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也是西安大学生捐粪活动的科研重点。
肠道菌群被医学界视为“隐藏的器官〞,携带着人体健康的“第二基因”,是常年居住在人体肠道里的微生物群落统称,有超过1000种的丰富“品种”,总数约有100万亿,比人体自身细胞总数还多,重量占人体重的1%~3%(1.5~2.5千克),有调控人体健康的作用。
依据肠道菌群的作用,主要可分为类:
与我们互利互惠的肠道有益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身份是忠臣;对我们有害的病原菌,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身份是反贼;平时很老实的条件致病菌,如肠杆菌、肠球菌等,属于墙头草,在病原菌势力强大时就会跟着兴风作浪。
目前我们对肠道菌群的了解非常有限,由于每个人肠道菌群的数量、类别都存在差异,我们了解到的内容可能比想象中更少。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保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更有利于健康,而年龄、人种、膳食结构、药物治疗、生活习惯等因素,对肠道微生态系统及菌群结构有直接影响。
好粪出少年。
在人的一生中,肠道菌群一直在变化,有益菌会随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降低而越来越少,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捐粪不合格的朋友们别担心,真正的糟心事还在后面。
除了年龄因素,有益菌还遭遇了抗生素的意外偷袭。抗生素使用的是“无差别攻击”,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顺手弄死有益菌,使本就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有益菌处境雪上加霜。
即使不乱吃抗生素,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也足以迫害我们肠道菌群。
一项发表在《转化精神病学》上的研究发现,高油、高糖饮食,会引起肠道持续的低度炎症,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破坏肠道生态环境,甚至祸及大脑,使大脑也处在持续低度炎症的状态。
而年轻人酷爱的熬夜习惯,更是对肠道菌群构成了致命打击。
在全球顶级期刊《细胞》(Cell)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经常熬夜会使肠道内积累大量的氧化物ROS,会损伤DNA和细胞内的其他成分,引起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心理压力也是压死肠道有益菌的“最后一根稻草”。
发表在权威国际期刊《自然免疫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压力会致使肠道菌群中的乳酸菌大量减少,进而引发抑郁。
我们的客观生理因素和生活方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扼杀肠道有益菌,导致了好粪的可遇不可求。
粪乃身外之物,好粪又有何用?
好粪的超强竞争力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仙丹,但好粪的功能赛过仙丹。
科学家们通过比较、研究18~98岁被试者的肠道菌群发现,由慢性肠道炎症引起的“炎性衰老”,是判断衰老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会加速外表衰老、身体虚弱、活力丧失、肌肉萎缩、皮肤出现皱纹等老化状态,且与某些特定的肠道细菌种群有关。
另一项关于百岁老人和超百岁老人的研究也发现,相比年轻但不太健康的被试者,长寿老人们的体内拥有更多样化的菌群。这些神秘菌群可能在未来减缓甚至逆转人类的衰老现象。
为什么有些人“海吃不胖”,有些人喝凉水都塞牙?除了基因、代谢之外,肠道菌群也在背后捣鬼。
2005年,微生物学家露丝·雷想知道肥胖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与瘦弱动物是否不同,于是通过对比胖瘦两种小鼠的肠道菌群DNA序列,发现肥胖小鼠体内的长肉元凶——“拟杆菌”和“厚壁菌”。对比人类实验发现,肥胖的人类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厚壁菌”数量,也多于瘦人。
肥胖疾病之源,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甚至增加癌症发生的几率。如果肠道菌群能控制肥胖,相当于预防了很多疾病的发生,而“好粪”的本事不止于此。
粪自肠中来,“好粪”里的有益菌自然善于治疗消化道疾病,不仅能使“好粪”拥有者消化道健康,还能治愈其他患者。炎症性肠病是慢性终身性肠道病,然而澳大利亚的Thomas教授却用“好粪”,使一名患者的结肠炎病症长期消退。
除了“专业内”的消化道疾病,“好粪”还被应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MAFLD)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的患病率为25%,其中体重正常的患者人群比肥胖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及致癌过程有关,目前已出现通过肠道菌群评估病情的技术,而通过肠道菌群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尚在研究阶段,且有希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与好粪有关。
一项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上千名被试者的肠道菌群进行了DNA测序分析,发现微生物种类的不同与被试抑郁症发病率可能存在关联。而荷兰一个研究团队发现,粪球菌属(Coprococcus)和小杆菌属(Dialister)细菌在抑郁症患者体内较健康群体数量更少。
国内一项发表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的研究,也发现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患者肠道菌群与常人的差异,其中多为有害性细菌的“梭杆菌纲”和下属“梭杆菌目”比常人数量多,而有益菌“肠球菌科”及下属的“肠球菌属”比常人少。
注:NSSI指“伴有非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粪好,精神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但是,你有好粪吗?
“粪”起直追的现代医学
关于粪的有效使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有悠久的发展史,早在4世纪就开始用人粪治病了,取材上选择十一二岁男童在冬至前后一个月的粪便。因为小朋友的身体状况较好、肠道益生菌更充足;而冬至的气温也利于粪便保鲜,经多道工序后仍不变质。
中药里以人粪为原材料的药材,最出名的就是“人中黄”和“金汁”。
中医典籍《验方新编》中记载:凡中一切药毒及一切饮食毒,急用久制人中黄温水调服。如无人中黄,既灌饮粪清(金汁),立解。
宋代陈文中的《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中也认为“人中黄”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的功效,能治疗小儿痘疹:
一小儿痘出甚密,先四肢患毒脓溃而愈,后口患疳,涎蚀牙龈,先用大芜荑汤、活命饮各一剂,又用清胃散加犀角……
超道菌群处在消化系统的末端,从口入“旅途遥远”,会不会失去作用?
我们体内的胃酸、各种酶确实会杀灭部分好粪中的有效成分,但总会有一部分顺利到达目的地。
但近些年,“粪”起直追的现代医学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不断尝试发挥“好粪”的最大价值,而且选择了与口遥遥相对的另一个途径——后门。
1958年艾斯曼医生使用人粪清灌肠,治疗伪膜性肠炎患者的方法被首次报道,后人将该方式命名为粪便移植FMT(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技术。通过从健康个体处获得“好粪”,处理后提取有益细菌和天然抗菌剂,再“移植”到患者体内,实现对各类疾病的治疗。
菊花紧邻肠道,的确是近水楼台,但操作风险依旧存在,粪便移植也使少数患者产生了细菌性血液感染、发热、炎症性肠道疾病加重的情况。
但确定的是,关于肠道菌群的秘密,我们知之甚少,还需要长期探索,而好粪资源也将越来越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