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发布的情况通报
“我们怀的是失败的念头。”张黎当时想,如果失败了,就回老家找个班上。而关于举报的初衷,他如此形容——我们的心路历程其实很朴素,就是因为太朴素了,其实讲不了什么。
“这一个月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漫长”
张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也是“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实名举报造假导师”事件11名发起者之一。
1月16日,一封按有两位博士生和九位硕士生指印的举报信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他们的举报对象是他们的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系教授黄某某。
1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11名学生举报教授黄某某存在学术造假等行为。
紧接着发布的是,一份长达125页名为《联合实名举报211高校华中某业大学动物Y养系黄某某教授学术造假行为》的文档。这份文档与学术论文有着相似的格式,内容包含目录、前言、讨论、致谢,行文中有详细的学术注释、分析了黄某某涉嫌学术不端的种种论证。此外,还列举了黄某某操纵同行评审、克扣学生劳务费等行为。
资料显示,黄某某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记者注意到,事件发生后不久,该校网站已无法查看其个人资料。
1月19日凌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农业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已在调查中初步认定黄某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即日起,停止其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并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
两天后的1月21日,张黎在个人微博表示,课题组的同学们正对接新的导师。又是两天后,1月23日,他分享了参与举报以来的心路历程。他表示:“这一个月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漫长,但作出决定的时候,就是我们平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我们不想学术造假”
“我们的心路历程其实很朴素,就是因为太朴素了,其实讲不了什么。”日前,张黎这样描述自己的初衷。
2014年,从小镇考出来的张黎,以超湖北省一本线近50分的成绩进入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18年,他获得推免资格,攻读硕士学位。2020年,他继续获得本校博士推免就读。
如果不是这次“举报导师事件”,他的人生或许会延续此前的一路凯歌。这位连续获得推免的小镇学子,是外人眼中的成功者,却是自己眼中的受害者。
张黎说,和其他十位同学不约而同聚在一起,想法很简单——“我们不想学术造假,也不想继续有后来者当受害者。”
“成文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参与写作。”参与举报的另一位博士生黄璐说,学生之间关系其实很融洽,交流中,他们得知互相之间有这么一个共同的想法,于是就去做了这样的事情。
“我们当时的心思就是在整理和核对材料上,每天晚上熬夜加班。”张黎说,同学们当时没有什么顾忌,只是想好了要做这个事情,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大家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布,张黎和黄璐均表示,因为时间临近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同时也是申请博士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不希望有同学再选择黄某某作为导师。
“大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举报信公开后,迅速引发热议。1月19日,相关话题“华中农大教师黄某某存在学术不端”冲上微博热搜。
这一天,张黎在微博中记录到,举报当晚黄某某就找到了他们。“那天晚上估计都没人睡着,大家压力确实很大,但当时线上线下都同步举报了,大家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张黎坦言,自己和同学们在发布的时候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注,只想的是发布出去会不会被删掉,再就是怕别人根本看不见。“我们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家都做好了丢掉学位的后果。”
“发布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说不怕是不可能的。”张黎回忆,发布前,他和同学们反复核对页码、目录、数据,确保PDF的严谨,同时也很担心继续受到老师的“压迫”,努力熬夜整理的文档不被看到。
黄璐说,刚发的时候,同学们是很慌的。“我们也是鼓起勇气做这个事情,但是我们担心没有‘水花’就消失了。”
“人好好的就行,学位没有人重要”
“我们怀的是失败的念头。”张黎当时想,如果失败了,就回老家找个班上。
张黎说,自己确实也有为更多学子发声的想法。让学生能聚焦科研和学业,不被压力困扰。同时,希望学校加强对导师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良性的学生反馈渠道,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声和推进学业的途径。
张黎说自己幼年丧父,母亲就是小镇上一位平凡的母亲,举报时没敢告诉她,母亲是在后来看抖音才知道这个事情的。
“我妈原话说,人好好的就行,学位没有人重要。”他知道母亲肯定非常担心他,但也非常佩服自己的母亲。“她支持我,她非常明事理,她知道我做的是对的事情。”
黄璐也表示,父母也是在事后才知道这件事,“家里人挺明事理的,虽然现在读博成本确实挺高的,但做人还是要清清白白。”
2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在通报中表示,黄某某指导的15名在读研究生均已落实新导师,对部分研究生少发的助研津贴已补发到位。
2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发布《关于我校教师黄某某学术不端等问题调查处理的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