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支付宝上线这个“兴趣社区”是有迹可循的,在去年 1 月,支付宝曾申请了一项名为“社交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
专利详情显示,它是一种,社交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具体摘要如下:
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在目标服务进行社交关系访问的访问请求;
响应于访问请求,读取用户的预测社交关系数据向用户终端返回;
根据用户与选择指令对应的社交用户的预测社交关系的关系类型,生成用户与社交用户的社交关系因子;
基于社交关系因子建立用户与社交用户的可信社交关系。
很显然,这一专利,就是在为“兴趣社区”做铺垫。
而在支付宝内测兴趣社区的消息传出后,瞬间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许多网友直呼不理解或算了吧,表示作为一个支付工具,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用钱包去搞社交,未免显得很怪异。
还有网友大肆挖苦支付宝,称支付宝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认为会重蹈往年覆辙。
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支付宝其实曾在 2016 年涉足社交领域,推出了“圈子”功能,依据人群及兴趣,划分出多个共享社区。
当时,有两个圈子相当火爆,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都是只限女性用户发布图文信息,男性用户可点赞及打赏,而如果信用积分“芝麻信用”积分超过 750 分则可以评论。
但也正因此,支付宝处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因为这两个圈子里的部分女性用户,为了吸引更多打赏,发布大尺度照片。
最终,在事态影响越发恶劣的情况下,支付宝进行了致歉,并宣布“所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恶意发布突破底线图片的用户永久封号并永久不能注册”。
时隔七年,再战社交,不难看出,支付宝的社交梦并未逝去。
从多方消息源和网传测试界面的截图来看,兴趣社区的情况和之前的圈子全然不同。
一方面,支付宝对兴趣小组的划分进行了精细化处理,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兴趣指向和规则要求,并且还加强了审核力度,设立了举报机制。
如此一来,就能避免再出现涉及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内容,维护良好的社区氛围。
另一方面,兴趣社区的社交形态是以小组为社交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加入,从而形成共同爱好者的聚集地。
并且,还设有“附近的热门活动”,以线下活动为主,用户根据自身兴趣参与报名。
总体看上去,支付宝的兴趣社区是一项以兴趣为基础的社交功能,加入了近两年热门的搭子社交属性。
其模式类似于微信 + 贴吧 / 豆瓣,既可以即时通讯,也可以发帖子,同时上强度。
当然,该功能现阶段只是内测,功能必然不完整,因此很难判断其前景,支付宝会不会再度折戟沉沙,不得而知。
或许会有人不理解支付宝为什么执着于做社交功能,只能说,作为一款巨无霸级别的 App,支付宝肯定不甘心只做一个支付工具。
想要吸引更多的用户,必然要提供更为丰富的功能,构建起更多元化的生态。
比如此次测试的兴趣小组,一旦后续运营状况良好,就能提升日活和用户留存率,让用户在支付宝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在最近两三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领域已然成为了头部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尤其是即时通讯,人人都虎视眈眈,就算有微信这个霸主存在,也都试图分一杯羹。
比如抖音、微博、小红书,就狠狠发力,不断提升即时通讯的体验、打造差异化的社交方式,创建属于自己的社交堡垒。
特别是抖音和小红书,势头极其迅猛,得益于用户数量和粘性双增加,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社交首选阵地,分流了一批年轻的微信用户。
此情此景,同样身为巨头的阿里巴巴很难不为所动,所以给支付宝内测兴趣小组被视为进军社交领域的信号。
而且将社交功能直接安排给有用户群体的支付宝,成功率要高于打造一个全新的 App。
这一点,字节跳动是很好的例子,当初号称要 PK 微信的“多闪”,最终没闪起来;反倒是不断改进抖音的通讯体验后,抖音扛起了大旗。
更何况,阿里巴巴以前是栽过跟头的,10 年前曾推出过一款名为“来往”的聊天软件。
作为阿里第一款独立于电商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其核心功能是实现熟人之间的社交,除了语音、文字等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支持“阅后即焚”等功能。
当时,阿里倾入了大量心血去打造这款 App,利用庞大的用户基数、过亿手机淘宝和旺信用户之间的互动需求,去和微信硬碰硬。
然而发布后仅两年,来往就更名为点点虫,且转为主打年轻人社交。
再后来,点点虫也毫无起色,直至销声匿迹,让阿里魂牵梦绕的社交梦始终难以实现。
而这一次,阿里能否依靠支付宝的兴趣社区,在社交领域扬眉吐气,是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只是在一些网友看来,难度颇大,因为市面上出现过基于兴趣打造的社交软件,但效果一言难尽。
而且绝大多数人习惯于把支付宝作为纯粹的支付工具,更对花里胡哨的功能很抗拒。
成功还是失败,唯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来源: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