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竞选之夜
“民进魔咒”的背后,是人如何面对“中国崛起”
“民进受年轻人喜欢,国民老态龙钟”这是近年人们常说的,但若回顾过去的选前民调,可以发现这现象的形成可能是时代的必然。
同样以tvbs选前民调来看,2012年大选,20至29岁选民对马英九的支持度是四成,对蔡英文的支持度大约三成六,双方旗鼓相当;2016年大选,朱立伦在20至29岁选民中,支持度仅13%,蔡英文则有42%;在2020年大选中,这种情况持续明显,20至29岁年轻选民对蔡英文的支持度63%,韩国瑜则约24%。
若细数近十年的热点事件,不难发现“中国崛起”对人民心态上的影响。2014年太阳花学运不需多说,2016年蔡英文当选后,在2016年至2018年其满意度直线下滑;2018年国民在地方选举中大赢,韩国瑜用一句“莫忘世上苦人多”打出一片天;再到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蔡英文再次崛起。
从2012年至今可以发现,当大陆经济发展相对良好、民生表现不如意时,若是国民执政,就更会激起人对中国大陆的焦虑。若是民进执政,同样面对大陆经济尚不错的时期,当民进持续操作抗中议题时,社会也会吐槽“能不能干点正经事”——香港的变量实属偶然,成功让民进操作了“今日香港,明日”的焦虑。
从2012年至今可以发现,人对“中国崛起”的感受越来越“具象化”。从一开始的“听闻大陆经济好”,到真实面对陆客、陆生,再到2016年之后台生赴大陆读书的热潮、大陆电视剧进入的影响,然后又是抖音与小红书进入青年的生活。
社会一方面逐渐接受了大陆在文化生活上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层面,越来越怕“自己的生活模式有一天会被大陆改变”,2019年的香港事件就是一次焦虑情绪的爆发。
这给了民进立委,一边看爱奇艺,一边将国民“抹红”的机遇。
国民在新媒体时代的老态龙钟是真,但更重要的是,其“两岸原罪”无法让年轻人在“层面”安心。
民进仍掌握极大优势
此次回台观选,与陆生朋友狂奔于蓝绿白各场次之时,陆生朋友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2020年也在的他,根本无法与朋友闲聊选举议题,更别提去民进的场子“观战”。“2020年时,是真不敢,是真怕啊!相较之下,这次人冷静多了,我不会闽南语、一口大陆腔的还能去赖清德的场子看看。”
“人一直在学着怎么面对大陆。”谈及大选感言,这是陆生朋友给的精辟回答。
2022年至2023年,经历疫情后,年轻一代对民进在内政上的不满增加,也忧于民进已经如同国民那样形成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而曾经因“两岸一家亲”被痛批的柯文哲,至少没有如国民那样的“两岸原罪”,在层面不至于让年轻人不安;在新媒体层面,又能让人感到有趣。
回后,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一件事情是Dcard(学生爱用的论坛)上的流行语,“支持赖清德,票投柯文哲”;另一件事,是与我类似年龄(30至39岁)的“太阳花一代”,相比更年轻的族群,在生活中对大陆的防备心更强、对民进的死忠度更高。
十几二十岁的更年轻一代,纵使“绝不投国民”,但比上一代更乐于寻找“非民进”的替代。
此次回台观选,与一群朋友吃了川菜,该馆子的烤鱼、水煮牛肉的味道在我吃来并不算正宗,但生意兴隆、高朋满座。大学附近的摊贩卖起了天津煎饼果子,台北西门町开了一栋四层楼的泡泡玛特旗舰店。
这就是年轻世代成长的环境。
展望未来,四年后,会再有一群使用抖音的年轻人,成为能第一次投票的“首投族”。
但,尽管柯文哲在“短视频一代”中有着不小的声量,人口结构以中老年为主,且民进掌握网上舆论许久、善于使用文化软实力,外加塑造年轻人的历史价值观多年,仍有着极大优势。
这次大选,两岸因素不突出,但在选举结果揭晓之后,人们仍第一时间看向北京。投给赖清德的选民,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有什么想象?下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