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疫情资讯 >内容

豆瓣8.7分,看完仿佛过了一生,从古人生命故事透视历史风云变幻

2023-05-11 16:30:28来源:
导读用视频记录生活的点滴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然而当时光被拨回前互联网时代,甚至是没有电的遥远的古代,人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记录自己生...


用视频记录生活的点滴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然而当时光被拨回前互联网时代,甚至是没有电的遥远的古代,人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记录自己生命中那些特别的、饱含意义的时刻,让它们摆脱时空的桎梏,永远地存在于这世间呢?

除了常见的书画,还有一种承载了丰厚、郑重意味的形式:墓画。这并不是一种被投以许多目光的记录形式,原因在于其实体与墓主人共掩于厚厚的泥土之下。

与今日的拍照录像相比,墓画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意味。画师的笔落下便能再无回头之路,一笔一划都很慎重,且受限于并不宽敞的空间,这些墓画往往能够记录的只有那么寥寥几个画面。


繁阳令出行

内蒙古和林格尔小板申东 汉墓壁画(摹本,采自 前引书)

但这也决定了墓画的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与许多常见的历史记载相比,墓画是一种如此“个人化”的媒介——它们是墓主人自我书写的证明。

能够与墓主人共眠于地下的,必定是那些他们一生中或最难以忘怀、或最魂牵梦萦、或最百感交集的时刻。当它们被墓画定格于此间,墓主人的生命便也似定格于此时;当这些墓画随着墓主人重见天日,墓主人一生的缩影便能为后人所知。

但以墓画为线索书写中国史的方式中并不主流,这使得今人难以通过墓画见证墓主人跌宕起伏的一生。退一步讲,即使我们获得了观看墓画的机会,也难以在背景知识缺乏的情况下真正读懂它越过千年的时光所要诉说的字句。

《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以墓画为切口,作者苗子兮向读者铺陈出十四段从墓画里读出的人生。

它以大量的史料考据,优美的文字表达、恰到好处的细节补充与引人入胜的叙事节奏让墓画和墓画背后的故事真正从尘封的历史中走进人们的视野。

可以说,通过这本书,历史与当下,古人与今人,得以再次共处于同一个空间中,感受那亘古不变的震撼与感动。

观我一生沉浮

明我前路昭昭

这本书名为《观我生》,写的却是别人的人生,似乎应该名为“观他生”更为恰当。其实不然,正如苗子兮所欲传达的,观看十四段不同的人生过程中,我们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回味自己的人生。“观我生”恰恰是阅读体验最后的落脚点,以其为名再合适不过。

苗子兮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期间,她受困于阅历不足而遇瓶颈,因此没有选择于校园中进一步深造,而是毅然踏向社会,去见识这更广阔的天地。

她先后供职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又担任了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三季、《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等的撰稿人。

于外人看来,她必然已阅历丰富、方向明确。但苗子兮却在人到中年时辞去工作——在社会中沉浮的几年光阴并没有给她想要的答案。于是她再次做出了选择:去更大的世界游荡。


苗子兮于哈密雅丹

在告别校园十年之际,回首自己走过的几十年,苗子兮拾起了每个历史系学生都有的一个微小却艰难的愿望:写一本历史书。

在选取角度时,她将目光投向了历史中的个体生命,并敲定了“个人”与“墓画”这两个核心词,两者的结合碰撞出了《观我生》。庙堂之上,街巷之中,中国古代社会里形形的过客,苗子兮用这本书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人生的一瞥。如她所说:

“在一生的故事结束后,那个永恒的死亡之谜,或许在心中已有答案。”

无论是注三载心血于此书的作者,还是沉醉于其间的读者,相信都能在最后获得关于自己人生前路的答案。

与古人相遇

再现那些绮梦与感动

真正让《观我生》于一众中国史叙述中脱颖而出的,是苗子兮行文中所透露出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与对长期在历史书写中被忽略的女性角色的有意挖掘。

在依托墓画还原历史现场的基础上,可以说,《观我生》为弥补中国史对微观历史和女性历史的空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与常见的王朝史、专题史写作不同,苗子兮返归司马迁的纪传体传统,却又与司马迁为帝王将相立传的方式不尽相同。她为小人物立传,细致入微地描述每个个体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何种生命体验,如何展开他们或平凡或壮阔的人生。

翻开第一章就可以看到苗子兮给予了墓主人一个名字:赵千秋。赵千秋是一个生活与两汉之交的殷富之人,章节的标题“‘祥瑞’:王莽的野心和西王母的天堂”看似与赵千秋无甚联系,但作者得以挖掘王莽以西王母为引向皇帝展现自己“人不在朝,胜似在朝”的强大影响力,这正始于赵千秋墓中这幅关于西王母的墓画。


墓主人

陕西定边郝滩新莽至东汉初期墓壁画

为何赵千秋对向西王母求取长生不老药抱有如此大的执念,甚至在他身死后仍念念不忘?苗子兮以这个问题为开端,却也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通过详细的历史梳理阐明“西王母”如何在历史中发展为一种“祥瑞”象征,再与赵千秋所处的王莽专权的时代承接,挑明权力对“西王母”在这一时期的形象塑造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最后再回到赵千秋墓画中的西王母。

时代的重量落到这个普通人身上时,“西王母”的形象剥去了那层博弈的色彩,只余长生不老的绮梦。那梦里有夹道欢迎的瑞兽,有不绝于耳的丝竹,有登入仙界的长阶——


西王母居天柱

山东苍山城 前东汉墓画像石(拓片)

但梦终归是梦。正如赵千秋的梦在他仙逝的一刹那破灭,王莽的梦、汉室中兴的梦,诸此种种,都陨于兵败后的断壁残垣之下,过后百年的动荡又开启了对新的梦的期盼。

小人物与大历史在苗子兮的笔下并不冲突,相反,两者可谓相辅相成。于是,大历史因小人物而变得更鲜活,小人物也因大历史而变得更真实;小人物的命运存在于大历史之中,大历史的走向亦可从小人物中窥得一二。

女性在中国史中从来是一个不显眼的存在。细数著名的女性历史人物,多是诸如颇具争议的武则天、妲己等,而囿于史料的匮乏,对这些人物的解读更是趋于脸谱化,难以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将大多数女性困于一方宅院之中,她们无法参与到正史的书写中。但墓画这种形式为女性书写自我提供了机会,苗子兮敏锐地察觉到了墓画承载着的女性个体表达,向读者呈现了由女性所书写的关于女性的历史。

在第二章中,苗子兮同样给予了没有留下名姓的墓主人一个名字:令君。令君为光武帝时期任大司徒的侯霸之妻。侯霸在朝堂之中广交好友,却引来光武帝结营私的猜疑。为安抚受自己连累的一众大臣,侯霸欲开宴席款待众人,但若以自己的名义宴请,则必然让光武帝更加不悦。这时,以贺令君生辰之名宴请诸位大臣的家眷便再合适不过了。





▼左右滑动查看

主人迎客、庖厨、羊酒、忙碌的侍女

到宴会这一日,府邸前停满了马车,车上满载着礼物,各家贵女亲眷纷纷来为令君祝寿。宴会开席,便是觥筹交错,杂技艺人灵巧炫目的表演令人拍手称好。令君感受着这纷繁的热闹,处于当时权力阶层的中心人物们都来向她送上祝福,这样的场景,即使于大限将至之际也难以忘怀。





▼左右滑动查看

主人坐帐、主人坐帐、酌酒、盘鼓舞

宴会散后,令君留下了那个可以把四截小木棍顶住的女子,于銮金高足灯台漾出的昏黄灯光中再细细品位。那颤颤巍巍的木棍如同侯霸彼时于朝堂中的如履薄冰,又如同她在宴席上穿梭于宾客之间的八面玲珑。

但这小小的平衡术,折射出的不过是他想要简简单单地享受这片刻闲适时光的愿望罢了。历史上的女性多如令君一般,因男性之间的博弈所牺牲。但抹去厚厚的尘埃,仍可以扒开一些透出亮光的缝隙,真正将历史上的女性作为“人”去共情、去感受她们的喜怒哀乐与贪嗔痴怨。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些人曾存在过、鲜活过,他们不止是正史里汇集成诸多统计数字的每个“1”,他们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苦有乐,有悲有喜。

苗子兮所要表展现正是这样一条无数人汇聚而成的河流,你我皆是河流中渺小却又无可替代的水滴。

文图并行

畅游多维度的历史画卷

受过系统性学术训练的苗子兮明白,想要写一本历史书,想要做一个历史的记录者,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做史料上的追本溯源,从附在最后密密麻麻的参考文献、行文中大量的注释和一幅幅墓画便可见一斑。

况且以图说史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既要以文字记载为线索寻找关于墓画的真相,又要从字里行间、蛛丝马迹中校对墓画中呈现的种种细节,还要从各家之言中核查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苗子兮由此做到了撰写“信史”最基本的一步。

在本书中,苗子兮巧妙地将文字与图像紧密结合,不仅在真实性上更加不容置疑,也给予读者一番独特的阅读体验。

作为两种不同的记录载体,文字和图像各具特点。相较于专业领域中的图像,文字是一种门槛更低的理解工具;而相较于抽象的文字,图像又能给出最直接与形象的表达。但在主流的中国史书籍中,更多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图像往往被作为配角来证明文字的真实性。


引路菩萨图 五代

甘肃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绢画 大英博物馆藏

但在《观我生》中,鉴于墓画这一特殊的书写对象,图像不再单纯被工具性地使用,而是与文字相辅相成,共同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立体多维的历史画卷。

文字具象化了墓画的厚度,让非历史研究者的普通人也能读懂背后的故事,墓画上各种近乎猎奇的形象、斑驳的色彩与线条,不再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二维画面,而成了更多人能够阅读、理解、传播并不断延续的文本。

同时,图像又让文字栩栩如生,人们透过文字所想象的那些抓不到、留不住的虚影,都能够在图像得到回应。

除此之外,苗子兮独特的写作风格也成为这本书的特色:笔触细腻,情感饱满。读《观我生》,时常能够保持一种新奇感,苗子兮在较为严肃的史料梳理之间,穿插了许多情感化的表达。


这些早已逝去的人物在苗子兮的笔下仿佛又“活”了过来,娓娓道来自己的缕缕情绪。这一瞬间,仿佛真正地穿越了时空,与遥远的他们相互剖白心迹。


谈一谈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墓葬壁画

可以的话聊一聊背后的故事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主题新书

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

作者:苗子兮

北大历史系才女、央视重磅纪录片《航拍中国》、品牌栏目《国宝档案》《探索·发现》撰稿人苗子兮带你探寻壁画背后的隐秘世界,读懂壁画深处的中国。

-End-

观点资料来源:《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见微知著,以观我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