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退市新规逐渐显效,面值退市已不再是A股的“稀罕事”。
2023年,面值退市数量创出历史新高,两市合计达到20只股票,较前两年增长明显。
今年以来,*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ST星源已先后面值退市。
股价跌破面值,本质上是公司失去市场信任——经营恶化、违规占用担保、资不抵债等问题,导致公司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投资者用脚投票,实现市场优胜劣汰。
在“壳资源”快速消退的当下,这类公司的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
不可“一退了之”
即使退市也要坚决追责
ST贵人此前主营体育服饰,曾被誉为 “鞋王”“A股运动品牌第一股”。
2014年,ST贵人(贵人鸟)登陆上交所,并迅速开启“买买买”模式。可到了2018年,公司遇到危机,不仅连年亏损,还陷入债务危机,最终无力回天。
作为风险警示板的公司,监管对于ST贵人保持高度关注,对公司多期年度报告以及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重点事项多次发函问询,督促履行责任、提示风险。
2024年,监管两次向公司发出监管工作函,针对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计划未履行、实控人控制企业尚未向公司返还款项、原控股股东重整业绩承诺补偿义务等事项提出关注和监管工作要求。
退市只是意味着公司上市地位的丧失,存续的义务和承诺仍需要相关主体推进解决。
记者梳理发现,主要有三个事项。一是实控人控制企业向公司返还价款义务,交易终止后目前仍有1.66亿元款项未返还。
二是原控股股东的重整业绩承诺补偿义务仍需履行。原控股股东贵人鸟集团在公司重整计划中作出“3年合计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的业绩承诺预计无法完成,需在2023年报披露后三个月内以现金方式向公司补偿。
三是控股股东、高管先后抛出增持计划,目前均未履行完毕。
对于上述承诺和义务的履行,公司董监高需切实扛起责任,勤勉尽责,督促相关主体按时推进,切实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权益。
监管的督促力度也在加强。
此前已明确表示,要坚决防止“一退了之”,公司及相关方违法违规的,即使退市也要坚决追责。
此前,公司及实控人兼董事长李志华已收到中国《立案告知书》。
3月11日,上交所也发出公开的监管工作函,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严格履行相关承诺与义务,要求公司及董监高勤勉尽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上市公司利益。监管也将持续关注承诺履行和立案事项进展,如查实违规行为将及时跟进处理相关责任主体,退市绝不免责。
炒小炒差必将“一地鸡毛”
今年以来,多次发声,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
2月4日,表示,要依法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对欺诈发行行为予以全方位“零容忍”打击,让造假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对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大额计提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财务造假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问题公司的出清,将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有序生态。市场化的新陈代谢提速,更有利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例如,*ST博天和*ST新海两家公司触及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分别于2月2日和2月5日晚间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已被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等待交易所作出最终的退市决定。
退市案例不断,投资者也应提高警惕,避免盲目跟风、炒小炒差。
例如,ST天成在2023年业绩预告中明确提示净资产为负,年报披露后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同时,公司存在大额资金占用、违规担保未能解决、立案调查尚未结束等问题。
可公司股价近期却连续涨停,呈现明显的非理性炒作特征。一旦后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价势必重新与基本面匹配,当前参与炒作的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
事实上,监管已通过设置风险警示的方式向投资者提示存在重大风险的公司,并在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时,要求公司针对性地提示风险。
“投资者不可对这些提醒方式视而不见,超过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最终蒙受损失。”上述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