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数码 >内容

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入列国家级_江西

2023-08-06 17:34:08来源:
导读 来源:赣南日报(记者温居林 通讯员温建宁)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正式确定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

来源:赣南日报(记者温居林 通讯员温建宁)

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正式确定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等5地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被称为“客家摇篮”。赣州境内保留着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特色鲜明,各类客家文化事象为客家民众广泛认同,客家传统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不断传承发展。2013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赣州市设立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覆盖赣州市18个县(市、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2017年1月,《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6-2030)》通过原文化部批复实施。

多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构建文化生态保护传承体系,营造浓厚氛围,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赣南特色的客家文化生态传承发展新路。

在建设过程中,市本级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民间客家文化研究院等协作机构,构建了“1+3+N”工作格局;强化了政策支持,将保护区建设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出台《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等文件和法规。同时,全面开展客家文化资源调查和认定,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市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524项,并建有综合性非遗馆24个、传习所(点)219个,基本形成市级有非遗综合馆、县级有非遗展示馆、乡镇有非遗传习所的设施网络体系;以承办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为契机,打造世界客家文化名城,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世界客家非遗馆将于今年9月建成投用;建成江西省首家非遗主题图书馆,馆藏非遗图书等文献资料近8000册;创建省级非遗小镇2个、市级非遗小镇10个。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特色化传承,组织开展客家文化研究,完成《客家文化研究》等国家级课题18个,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0余项,编撰《赣州非遗大典》《客家神韵》等专著100余册;推动客家文化与产业发展融合,开发南酸枣糕、客家米酒、客家油茶等近百个客家文化相关产业,预估市值36亿元;实施精品剧目创演工程,赣南采茶戏《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快乐标兵》《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一个人的长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或文华奖;组织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等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展演;积极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兴国山歌进校园”获评为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同时,创新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目前全市4A级景区均有非遗项目开展活态传承,累计有343个客家非遗项目进景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长江非遗体验之旅”线路。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功创建,标志着保护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据悉,我市将以更大力度抓系统保护,注重客家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普及教育;以更大力度抓传承发展,推动客家文化与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以更大力度抓服务保障,统筹抓好力量组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为保护区建设提供更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