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完的一本书,名为《艺术,背后的故事》。书中呈现了25副以不同女人为主题的名画或摄影作品,讲述了她们和艺术家之间的动人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的方秀云,有人也把她称为“女性版蒋勋”,因为他们走的都是同一条道:风格清新、讲解平易,以“写给大家”为要旨。
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
方秀云是聪明的,她将自己的艺术史研究重心,放在了女性史领域。而且,不同于大多数艺术评论,始终围绕画作水平,或者指引我们如何欣赏一幅画,方秀云对这些都一笔带过。
她更多的是结合画作本身的浓淡、深浅、光影、色彩和细节,为我们解说每一幅作品的历史和它们各自的与众不同。整本书读起来柔婉可人,有种春风十里游人醉的感觉。今天就来说说我印象最深的几幅作品。
01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创作于1485年,画作原型是当时佛罗伦萨的贵族女子,西蒙内塔。这位妙龄女子充满了勇气,总是我行我素,可惜命不假年,23岁就病逝了。
在经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波提切利决意让维纳斯重见天日。我们现在从画中看到的维纳斯,洋溢着永恒的青春之美。年轻女性特有的娇柔圆润,却又那样地纯洁无暇。这是波提切利给他的女神的最好的追忆,这是精神美和肉体美的完美统一。
02
伦勃朗《沐浴溪间的亨德里契娅》
这幅《沐浴溪间的亨德里契娅》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痴迷伦勃朗处理黑影的手法。那看似随意的笔触,总能恰到好处地处理亮光和阴影,并像一个悬疑作家似的,在很多想当然的地方,埋下能够细细推敲的线索。
画中的亨德里契娅,似乎真的能湿答答地向你走来。她不看你,你却忍不住看她。
03
维米尔《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现在提起《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可能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是斯嘉丽∙约翰逊的脸庞。那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把葛丽叶这个自主又懂爱的少女,刻画得栩栩如生。
当然,看过方秀云的书,知道原画的女主角,其实是画家的大女儿,因此也并没有和电影虚构的那段情。但这并不重要,我们只需要细细地凝视这个侧脸,就已经被充满想象的画面感填满了:的确,做一颗觉醒的珍珠,那么美。
04
高更 《做针线活的苏珊》
看到高更这幅画的第一时间,我的内心是惊讶的。一个面容普通而略微阴沉、全身肌肉松弛、沟壑分明的女人,就这样暴露在眼前,分分钟把内心固有的对美的理解击得粉碎。
她与画家之间是得有多亲密又温暖的情感,才能让高更用如此写实的逼真,还原一个女子最真实的美丽。的确,在现代社会,看惯了机器生产的眼角眉梢,我们太需要打破习以为常,去尊重和挖掘身边的另类美。
05
罗塞蒂 《贝塔∙碧翠丝》
看到这幅画以前,我并不了解罗塞蒂,但能隐约从他的作品中,看出某种回归中古的倔强。一个痴迷但丁的十九世纪英国画家,把一生的悔恨、愧疚和痛彻心扉的爱,都倾泻在画布上,用现代与中古的冲击和融合,完美地诠释了艺术所能表达的最高境界。
看过方秀云的解说,对这幅《贝塔》的色彩和寓意,就会格外留意,确实值得反复琢磨,越看越美。
06
梵高 《悲痛》
画中的女子全身发皱、干瘪,双手抱膝,蹲坐在一块低矮的石头上。我们看不清她的面容,也不忍看她。她似乎绝望到了顶点,遮住面容是她仅剩的尊严。她叫西恩,曾经是女裁缝,后来迫于生计作了。梵高有过娶她、照顾她和她的女儿的念头,但她没有同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是寒冷的冬夜里的彼此慰藉。西恩愿意给梵高做模特,然而她总是遮住自己的脸。沉默的画像勾起我们追索的想法,打搅了她的安宁,我们心怀歉疚,但没有人会轻视她,因为梵高为她重塑了尊严。
07
哈默休伊《室内钢琴前的女子》
哈默休伊这个小众画家,这次真的有惊喜到我。这幅画静谧至极,却给了我无尽的想象空间。艾妲是他的妻子,两人相濡以沫的爱情和生活,给了画家很多创作的灵感。
当然,这个灰白蓝的色调,用现代的眼光看就是“性冷淡”的代表,在画布中却显得极有故事感。你能从这个背影中,看出所谓画中隐匿的,对现代生活的焦虑吗?
雷诺阿 《剧院包厢》
除此之外,雷诺阿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画家。他笔下的妮妮灵动、甜美而自信。你无需知道她的出身,她的社会地位,也会情不自禁地被她的眼神吸引。
这些女性独特的人生故事各有滋味,她们并非单独存在的特例,而是跨越时空、牵连蔓藤,仿佛一条条经纬分明的丝线,悄悄织就了整部艺术史。
艺术的魅力可以来自于艺术品本身,不过,一旦了解了背后的故事,当我们重新凝视那些无与伦比的画作,那些时光不朽的雕塑,我们的心里会多出一些什么样的感触呢?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