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宏观 >内容

失联1个月的四川18岁女生遗体被发现,这几点可能揭示了悲剧原因

2023-02-09 10:25:18来源:
导读曹某英“妹,你一路走好。”这是四川资中县高中生曹某英失联1个月遗体被找到后哥哥曹某华在“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虽然当前的报道指出“...

曹某英

“妹,你一路走好。”这是四川资中县高中生曹某英失联1个月遗体被找到后哥哥曹某华在“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虽然当前的报道指出“警方做了尸检,在进一步调查中”,但是结合遗体在沱江中被发现时“衣衫完整”的细节和早前的寻人启事、警方通报,总觉得曹某英很可能是第二个胡鑫宇。


要知道,在曹某英失联第3天后,她的哥哥曹某华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透露:妹妹此前曾向家里提过学习压力比较大,不想上学了,希望走单招,家人也开导了妹妹,并未施加过多压力,妹妹平时的成绩并不算差。”


坦白讲,仅凭这一点当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但是伴随着警方的介入,通过调查、取证、找寻等工作。警情通报中也明确提到“群众邓某报警称朋友曹某英情绪反常,有倾向”,一定程度上,虽然还不好下结论,但是出于警情通报的公共性、严肃性,似乎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

先前的通报

而且更诡异的是曹某英和朋友邓某的聊天记录。其中曹某英对邓某说的两句话值得玩味:第一句、“我给你发些东西,半个小时后你都可以听,然后按照备注发给相应的人。”第二句、当邓某追问曹某英在哪里时,她回复“河边滨江公园对面,我放衣服在这里,很好找的。”


这两句话如果单拿出来讲,确实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当救援队在江边发现曹某英的外套后,并且经DNA比对和家属辨认,确认为曹某英所有,这事就越来越指向“”,直到“衣衫完整”的细节释出后,可能性被增到最大程度。


而且就“评论区”的风向来讲,已经开始基于“”在反思了。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完全确认曹某英就是“”,而是想说在面对失联事件时,要以事实为依据对“被害”和“”进行两手抓,而不是上来就拿“阴谋论”直指“被害”。

曹某英遗体被发现后的评论区

这个问题在胡鑫宇失联事件上,已经暴露出很严重的误导倾向。所以在曹某英失联事件上就要注意了。对此可能有人会认为,人命关天的事情,就算采取了“阴谋论”的助推,也还是为了集聚更多力量找人,有什么不可以的。”


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不妨从两种视角去解读。其一、如果“阴谋论”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逻辑推导,并且底色是为最大限度地寻人,那么还勉强可以理解;其二、如果“阴谋论”是出于收割流量、混淆视听,显然是不好的。


当然绝大多数时候,在真相没有大白的情况下,又很难区分“阴谋论”的底色,而且很多热衷搞“阴谋论”的人也未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起码不知道是非曲直。如此之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实事求是,保持克制”。


也就说,在公开发声的过程中,所有的论断和推导都最好基于公开的事实进行,而非是基于先例和传言进行杜撰和编排。甚至回到反思层面,也要基于积极趋向和消极趋向进行两头说,而不是说到“”,就把所有原罪指向原生家庭。


罗伯特·诺齐克说,追求意义是在追求超越“个体生命的限度”,不光在宇宙层级是这样,在每个层级都这样。无论是在家庭中,在更大的群体中,还是在对人类的贡献中,我们在追求一些目的,在努力超越自身的限度。


可问题是,有些人就是天生悲观,同样的压力和消极面前,别人可能认为是小挫折,对于他(她)来讲就成大挫败。换句话说,比起超越什么,有没有超越的能力,每个人也是完全不同的。强调这个问题,就想说面对悲剧,我们最好中性的去反思跟悲剧相关的原因,尤其是涉及者或者家属的问题,最好不要让反思变成质问。

失联初期家属发出的寻人公告

另外就失联者家属而言,显然曹某英的家属比胡鑫宇的家属要克制很多,起码就舆论层面的呈现来讲存在明显差异。提及这个现象,主要是针对“闹丧”而言的。因为在胡鑫宇事件被定性为“自缢死亡”后,很多人开始反思为何事情会被带偏,其中除了有人大搞阴谋论,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家属“闹丧”。


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也能理解家属“找不到人”的急切心情,但是再怎么理解也架不住把“找不到人”发展到绝对有理和绝对被害的地步。换言之,这样的事情要是不进行限制,很容易让失联者的家属被人利用,同时影响和扰乱社会既定秩序。


由此说回曹某英失联事件,即便“定性”不离十,但是在警方最终通报前,最好不要过早的下绝对结论。而且就算进行可能性分析,也要基于客观报道和案情进展来,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可能地回到关注本身,而非是议论纷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