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里巴斯街头。(图/受访者提供)
在地图上看,基里巴斯就像是散落在太平洋上的几颗石子,微小、孤独、“与世隔绝”,需要不断地放大、再放大,才能找到它。特别的是,它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跨越东西南北半球的国家,也是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这样的地理属性,使基里巴斯被赋予了“世界尽头”的浪漫色彩。
采访当天,小七正在和朋友们为聚会做准备,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可以消解孤独和无聊的活动。窗外,当地的孩子正在海边玩降落伞。在这样的氛围里,小七讲述了她在这座小岛上的生意经。
在“世界尽头”开两家日杂店
在基里巴斯的首都塔拉瓦,主岛上只有一条主干道,两边都是居民房,而房子的另一边就是海边。
小七和她的家人在这里经营着两家日杂店,米面粮油等人们日常吃穿用都需要的东西,在店里基本都能找到。岛上规模比较大的商店不超过5家,其中一家连锁店是印度人开的,余下商店的老板都是华人或祖上有着华人血统。当地人也开日杂店,但都类似路边摊,用铁皮在街边一围就算是一间店铺了,这样的店每隔几十米就能看见一个。
△路边的商店。(图/受访者提供)
在基里巴斯,人们的日常用品几乎都靠进口,“日杂货通常都是从中国进口,食品这些通常依赖澳大利亚、新西兰,澳新那边会有代理商主动沟通,并可以上门供货,询问店主的意向。”小七说。
岛上的大型日杂店,并不是靠门店销售盈利,而是靠批发。“虽然基里巴斯的人口不多,但土地比较分散,它有很多附属的小岛,像日常生活必需品,都会批发到外岛去。”附近岛屿上规模较小的店,没有建立起远途供货体系,所以这些小店的老板就会过来选定货品、付定金,码头上有定期开往外岛的船,店员会把货运到船上,对方只需要在小岛上接货就可以。
小七在基里巴斯的生活,正是很多人所向往的。那里自然风光很美,抬眼就是高大的椰树和碧蓝的海,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她基本感受不到工作上的压力。家人在这里经营店铺十几年,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商业模式,有着稳定的供货渠道和客源,店里也雇佣了当地人,她只需要在筛选货品和人员管理上花费一些心思。
△海边的高大椰树。(图/受访者提供)
当地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很随性,店里时不时就会出现已经排好了班,但找不到人的情况,“有些人一周五天班,他可能只会准时来两天。”这些时候,小七就要去员工的家里找人,接他们来上班,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但对小七而言,“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原因,我是不会选择来这里的。并不是说因为这里的环境,而是我本身就不喜欢这种生活模式。在这里你没有办法追求很多东西,我更喜欢让自己比较有动力的生活。”
△随性而简单的基里巴斯日常。(图/受访者提供)
在热闹中驱赶孤独
2016年,小七第一次来到了基里巴斯,她的公公婆婆常年在这里做生意,所以在婚后经过慎重考虑,她和丈夫决定一起来到基里巴斯生活、打理生意。
动身之前,家里人都有些担心,在基里巴斯生活实在是有些艰苦。小七还记得她对这座小岛的初印象,“一落地,发现机场是个茅草房,没有空调、没有Wi-Fi,30多摄氏度的天气,热得人全身都是汗。”
△巨大的储水桶。(图/受访者提供)
家家户户门前,都能看到巨大的储水桶,那是当地人用来储存雨水的。他们洗澡、做饭,包括日常饮用的水,都来自雨水。当地人的房子,也搭建得很随意,有很多茅草房。小七去过一些员工的家里,他们的房子是用铁皮围成的,没有窗帘,就拿一块布缠上铁丝。有些人家完全没有独立的房间,大家全都躺在地上睡觉。“他们完全不在意这些,每天特别开心,有一分钱就花一分钱,不会顾虑未来,感觉他们完全不需要外在事物的加持。”
△铁皮围成的家。(图/受访者提供)
这里的娱乐文化生活,约等于零。国内最常见的电影院、KTV等,在当地并不存在,想要娱乐娱乐,就只能晚上去酒吧喝喝酒。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就变得更为重要。当地华人经常举办聚会,大家一起吃饭聊天、打麻将,在热闹中驱赶孤独。
当地的土著十分热爱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很喜欢开派对,家里有喜事要开,有人去世要开,遇到节日要开。基里巴斯还有一个习俗,人们每逢‘1’岁就要开派对庆祝。他们能歌善舞,有自己的语言和本土歌手。在派对中有人跳舞时,如果大家认同舞者,就会往舞者身上喷香水。他们还会手工制作鲜花花环,献给大家。”
每次开派对前,人们都会买许多新的盆,条件一般的人家买的是类似于洗脸盆的塑料盆,条件比较好的则买不锈钢盆。派对一般在晚上点开始,大家把食物装在盆里,最后打包的时候,直接端盆带走。
△热情的基里巴斯儿童。(图/受访者提供)
对于国内的人而言,基里巴斯是一片没有太多人了解的神秘国土。闲暇时,小七会在她的小红书账号“0.75%”上分享生活。常有网友问她“那使用什么货币啊?”“当地人说什么语言?”“酒店和治安怎么样?有点心动了。”人们对这座永远是夏天的岛屿,充满了好奇。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体两面性。譬如,基里巴斯的风景很美,常有欧美的网红去旅行、拍照,但在这里会面临蚊虫叮咬问题,住宿也很紧张。小七一家在“世界尽头”做生意的经历固然颇具传奇色彩,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也令人心生向往;但想在岛上扎根,需得忍受漫长的孤独、品类不多的食物、很差的网络、落后的医疗条件。
△当地的医院。(图/受访者提供)
这些年来,小七每年都会回国一次,即便机票很贵,路途漫长,算上中转单程就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家里人轮换着,在确保店里一直有人打理的前提下,回国见见亲人朋友,或是回国旅行。当地的一些华人甚至一年会回国两三次,“没有办法,如果一直不回来,很有可能会抑郁。”小七感慨道。
漂洋过海的人们
小七和丈夫是家里第三代在国外做生意的人,他们都是广东人,受侨乡文化影响颇深。
早些年,小七丈夫的爷爷奶奶有熟人在瑙鲁,机缘巧合之下,便介绍爷爷奶奶过去打工。在赚到了一些钱后,爷爷奶奶开始慢慢做起了小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于是便租地、租房开起了酒楼,又接连开了几家商铺,把孩子和一些亲戚接了过来。
虽然父母在瑙鲁的生意做得不错,但小七的公公一直想自己创业。当时酒楼的厨师是基里巴斯人。彼时,在基里巴斯的中国人还比较少,公公决定过去发展。在厨师的担保下,公公婆婆来到了基里巴斯。
△对于国内的人而言,基里巴斯是一片没有太多人了解的神秘国土。(图/受访者提供)
最初来到基里巴斯,公公婆婆开的是餐馆。创业之初经济紧张,他们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住在担保人家里,公公婆婆两个人再加上一个员工,支撑起了一间小店。赚到钱以后,才慢慢转型到了现在的日杂商店。
“广东是临海地区,我的家乡清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坐船去南洋或者南美。很多华人在外面发展,等他们有钱了就会回家,又带一些亲属过去,一直这样循环往复。我的家乡现在也有很多人在海外做生意或打工。”小七说。
小七在基里巴斯的朋友中,也有被公司派遣过来的人。基里巴斯渔业资源丰富,加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有不少渔业相关的公司,国内一些和它们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也会派船和团队过来作业。
△加工是基里巴斯的支柱产业。(图/受访者提供)
在小七以及成千上万个和她一样在海外做生意的人身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生轨迹。“赚钱为主,这样的想法在我们家乡已经根深蒂固了,基本都是一代传一代,一直重复着背井离乡的生活。像我老公他们,从小都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现在我和老公在这边,到时候生意慢慢交接的话,我们就走了长辈们当年走的路了。我的孩子也在国内长大,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国内的条件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与其说远渡重洋做生意的中国人是世界的NPC,倒不如说他们是这个世界的玩家更为贴切。不断开拓新的地图、在陌生国度积攒金币的他们,身上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七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