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V8s电机数据更夸张,最高转速达27200转,最大输出578匹马力,功率密度达10.14kW/kg。“V8s由小米独立研发,预计整车2025年上市’,雷军划重点,同时,还提到“小米预研的碳纤维激化固化缠绕工艺,实验室已稳定跑到35000转”。
“小米将持续投入电机研发,力争成为行业领导者”,雷军这话说得谦虚了,就小米电机打在公屏上的参数,妥妥“地表最强”。
电池部分,雷军称“小米800V高压平台实际额定电压为871V”,特别强调“电池包CTB技术、热管理系统为小米自研,自建电池包工厂”。
顺手批发了一堆“最”:电池包体积效率全球最高(77.8%),电池包冷却面积同级最大(7.8m²);散热、隔热能力行业顶级(17层高压绝缘防护)。
以及低温条件下,电池续航保持率同级更高,空调升温速度、充电速度同级更快(小米高效双模热泵空调)。明年小米汽车要挑战冬季电动之王。
小米大压铸更有意思。特斯拉上海工厂用的是6000吨大压铸,刚刚落成的美国工厂用的是9000吨压铸机,而小米大压铸刚好多出100吨达9100吨——严重怀疑特斯拉有“内鬼”。
还一不小心擦挂了华为,问界M9宣传“1000万以内最好”时,提到了9000吨一体化压铸。
小米大压铸的核心是小米自研的泰坦合金。雷军奉材料为圭臬,这一点深受马斯克的影响。他曾经说过,全球车企都在做集成,只有特斯拉在做材料,所以搞出了既能大幅降低成本,又能提升车辆结构性安全的大压铸。从走势来看,大压铸将成为实力车企又一个竞争重点。
右踢保时捷
既然雷军提前打了预防针:要做媲美特斯拉保时捷的dream car,第一款车要致敬汽车工业的“时代标杆”,设计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各位也就不用去质疑小米SU7在外观设计上的巧合了。
何况小米SU7的确好看,比例、曲面都处理得到位。家族化设计元素也有,比如点亮后呈米字型的水滴大灯、光环式尾灯、角度可调的电动尾翼(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无边框水滴后视镜、半隐藏式门把手、涟漪式特征线。顶置的激光雷达被做成了鹅卵石状,这个设计很酷。
只是,保时捷被问候得有点惨。跟小米SU7 max比,Tayca turbo几项性能数据都拉了:SU7风阻系数0.195Cd,Taycan大概为0.22Cd,数字没虚标的话,量产车中数小米SU7风阻最低;SU7零百加速2.78秒,0-200km/加速10.67秒,Taycan零百加速3秒;SU7极速为265km/h,Taycan极速为250km/h。至于续航更不在一个段位上,SU7max采用101度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续航800km,Taycan只有527km。
不光作对比,雷军还插播了一则自洽广告——前宝马集团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盛赞小米SU7是一款没有过度设计的车,一切都刚刚好,开起来也很棒。
SU7max性能如何不敢随便敲键盘,但操控配置是真高,全都出自豪门。底盘结构为前双叉臂后多连杆,配备空气悬架、4活塞brembo卡钳、动力自适应系统,可以根据路况实时调节尾翼角度、主动进气格栅开合度、CDC减震,以及主动侧翼支撑,时速40km/h以上过弯时,转弯方向对侧座椅则翼可主动充气,给身体带来支撑。提供多达18种的驾驶模式——似乎少一项,都不符合小米SU7高性能C级车的调性。
与华为有一战
拳打特斯拉不太现实,但小米生态却是肉眼可见的强。按雷军的说法,补上小米汽车上市,小米“人车家全生态”闭环形成。补充一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闭环是最好的商业模式,肥水不流外人田。
小米做电子消费品13年,拥有超200个电子消费品类,品类数量为全球之最。其中,手机品类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2010年小米开始做手机操作系统,截至目前,已经过6代演变。
基于安卓系统、历时七年研发的澎湃OS操作系统是小米全生态的灵魂,雷军称之为“小米划时代的里程碑”,优点可以归纳为几点:其一,pad直接搬上车,无需学习自来熟;其二,性能稳定、运行速度快(也有8295芯片的功能),开机时间1.49秒,座舱系统全包升级仅需3分钟,全车整包升级30分钟;其三,拥有强大的生态系统,小米平板生态及米家设备无感上车,将手机应用pin到车上秒变车机原生应用;其四,拓展性强,基于CarloT,后排两块拓展屏能当原生车机用,中控生态屏四边及座椅后背都支持硬件生态拓展,比如在中控屏下方键盘,同时支持ipad上车。
说到智能驾驶,雷军称“2024年小米NGP要落地100城,小米智驾要进入第一梯队”,说辞礼貌而不失体面,毕竟华为智驾的王者地位已深入人心。
但同时,他放出了小米SU7晚高端城市领航测试全程0接管、狭窄机械自动泊车视频。一并划了几个重点:一、满足不同场景的感知需求变焦BEV技术,泊车看更清楚,城区看更宽,高速看更远;二、超分辩率占用网络技术,加入超分矢量算法,更精准地识别障碍物;三、道路大模型,实时生成媲美高精地图的道路拓扑效果,准确生成行驶引导线,也就是无图智驾;四、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为小米自研、全球首次应用于量产车,其底层逻辑就是感知、决策二合一。
雷军的表态虽含蓄,但小米与华为在新赛道上的战斗不可避免,隔空互撕或将成为常态。
最后说说
雷军最后十分钟的演讲,很情怀:
“百年赛道无捷径,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十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为奋进者加油,与时代精英同行;无论这个时代有多少宏大叙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奔涌澎湃的梦;自信人生永远宽广,不断向前的成就,就是对人生最好的奖励”。
雷军讲故事的能力实在彪悍,一个54岁功成名就的人跟你娓娓讲述他第二次创业,是很容易让人破防的。但越彪悍越不安,造车讲实力不讲情怀更不讲情面,雷军能不能撑住,最终得看小米SU7能实现多少个“第一”、“唯一”?能hold住多少时代精英?
版权声明:图文为线外邦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