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截图
据报道,大同市阳高县基层干部反映,从2022年4月起,阳高县有了“市场主体倍增”任务,县里派给乡镇,乡镇再派给村支书。一位村支书名下注册了23家市场主体,只有3家是2022年前实际运营的合作社,其余20家有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及公司,涉及鞋店、服装店、水果店、货运队、养殖场、水产店、鲜花店、建材厂,两家便利店及一家美甲店。
那么,这些市场主体真的是在营业吗?一位基层干部称,只是为了数据上比较好看,对经济发展一点用也没有。如果不这样做,县里就交不了上级的差。
不得不说,近年来,新增市场主体的数量,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看得很重,当作是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这不奇怪,因为新增数量多,就表明市场有活力,营商环境好,经济蒸蒸日上。但是,如果靠村支书自己或发动亲友来注册市场主体,实际上并没有开展经营活动,这不就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吗?
相关截图
一方面,基层的负担真是重。县里压到镇里,镇里压到村里,最终是“村支书扛下了所有”。这个月刚办完,下个月任务又来了;每个月都要通报,完不成的要挨批评。这种一层一层转移压力和风险的套路,害人不浅。另一方面,为了方便人员办理注册手续,当地还派人到镇上办公,有时政务大厅周末无休,还对新设立市场主体提供免费帮办、免费复印、免费邮寄、免费刻制公章“四免服务”。这不就是劳民伤财吗?
本来,市场主体增加与否,应该是市场自己调节的结果。就怕一些领导在政绩冲动下,不干实事,只追求数字好看,对数字是否能反映真实情况毫不关心。
2023年10月的全县排名
据了解,2023年年中开始,县里又不再考核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而是要提升市场主体中企业的占比,任务考核要求是新注册企业才算。开办一家企业,这是村支书能掌控的事吗?如此摊派都走火入魔了。
相关通报截图
4月8日媒体报道,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山西省有的市县层层加码摊派经营主体增长任务”赫然在目。
该通报称,在上级强推下,部分乡镇(街道)为完成任务、应对考核,采取动员、代办等方式,以群众名义注册一些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经营主体进行充数,甚至出现一人注册20多个经营主体的情况。通报指出,以上典型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切实际盲目下指标、定任务,层层加码倒逼基层数据造假的问题。
在三令五申要求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和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依然我行我素、顶风而上,这就表明,必须对相关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以儆效尤。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