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疫情资讯 >内容

杨庆祥《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我们在过怎样的生活?

2023-12-03 17:20:42来源:
导读原标题:杨庆祥《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我们在过怎样的生活?作家杨庆祥最新文学随笔集《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

原标题:杨庆祥《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我们在过怎样的生活?

作家杨庆祥最新文学随笔集《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全书由“共饮的花园”“好些时间在荒原里”“走进人间的烟火”三个篇章组成。“共饮的花园”包括八篇书评及随笔。作为学者与评论家,杨庆祥对顾城、王小波、路遥等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好些时间在荒原里”篇章中,杨庆祥探讨了社会热议话题;“走进人间的烟火”由五篇个人游记组成,杨庆祥讲述了自己在国内外旅行的所见所闻。

杨庆祥

这些文章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在自己身上,如何克服这个时代?在精神的世界里,一代人的爱与怕如何安放?阅读如何连接自我与想象的共同体?

值此书出版,一代人的光与影——杨庆祥《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作家梁鸿、作家阿乙、《青年文学》主编张菁,以及《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作者杨庆祥带领读者走进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她吃完面条/把鸡蛋留在最后/她喝掉咖啡/把苦味事先品尝/她结婚了,她告诉我/平静的就像在纸上盖上一个章/就像喝完咖啡/抽完一根别人敬的烟/活在今天/她决定妥协/然后哭着说/她挽留不住任何美味。

《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书封

活动伊始,张菁以杨庆祥的这首《一种模仿的现代生活》带领读者走进文本的世界。张菁认为《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是杨庆祥对自我的一次回望,“当他回望自己作品的时候是在看当时的自己,当时的自己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是独属于作家的幸福。

文学是一个时代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梁鸿指出,这本书抓住了这个时代最核心的问题。“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是我们这十几年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不是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这本随笔集囊括了时代重大的技术改革、人文精神,对时代的核心问题进行回答并试图寻找与之相应的精神状态。

阿乙认为,这本书借助了路遥、王小波、余华等诸多载体,这是一代人的阅读史,也是一代人的心灵史。

梁鸿认为,“黄金时代”对于每个人而言可能不同。于自己而言,2008—2019是属于梁庄的黄金十年,在这期间,梁鸿不断重返梁庄,不断回归滋养生命的那片沃土。“对黄金时代的梳理,是对过去的追忆和反思,一窥时代内部的裂缝和裂缝中矛盾的自我。由此,所谓的黄金时代就是去建构自身的一个过程。”

阿乙也追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不甘于小城生活的过往,逐步走出小城,用文字记录生活,通过不断写作才成为今天的自我。无论是60年代、70年代还是80年代、90年代,抑或是2008—2019年,都是黄金时代。时代与其说具有了某些特征,不如说是奋斗者给他自己经历的时代着色,重新使它焕发了光芒。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后记中写道:这本书的全部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中第三辑题名为“走进人间的烟火”,杨庆祥表示,“每一个写作者或者每一个生活的人都在生活之中,不可能与世隔绝;但是对他者,我们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关于“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杨庆祥认为,“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犹豫的时刻,写作者在书中呈现的人物是比现实更加丰富的、更加丰盈的自我。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可以再造自我”。

对谈中,张菁从时代科技发展出发,谈到了计算机技术到来时,科学家、工业家和人文学家不同的思考方式。科学家解决的是什么事情可以发生,工业家解决的是这类技术如何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而人文学家用道德、伦理判定这项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杨庆祥以学者的身份,思考AI进入我们的时代后,人类和AI的一场碰撞角力。

梁鸿从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谈到两个层面的AI,一个层面是纯粹的技术的制造的AI,另外一个层面是生活内部的和我们同时存在的AI。如果从技术层面看,AI是人创造出来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是纯粹技术的存在。另一个则是伴随我们存在的AI,伴随我们的情感生活,与我们具有精神的共鸣和交流。从技术成为生命中、社会里超速发展的事物以来,关于技术的人文探讨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变得越来越紧迫。

阿乙指出,AI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百度汉语、文心一言越来越深切地参与作家的创作和生活,为我们带来了写作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情感的丧失(包括友情、爱情、亲情),记忆力、学识、成就感的降低。在AI面前,人类似乎是溃败的,上世纪的科幻电影《弗兰肯斯坦》已经表达了这种忧虑与思考。

活动现场

杨庆祥谈到自己曾经做过一个演讲“最后的人和最初的诗”,人类时代的终结与AI的开始。但是今天看来我们对于AI投射了太多激进的想象和大众的热情,反而带来一些规训。杨庆祥对此葆有一种自信与乐观,人类在处理世界和他者、词与物的关系中始终具有主体的独特性。

杨庆祥,198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批评集《80后,怎么办》《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诗集《我选择哭泣和爱你》《世界等于零》等。主编有大型青年作家研究丛书“新坐标书系”;科幻丛书“青科幻系列”;英文版80后短篇集《The Sound of Salt Forming》;曾获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鲁迅文学奖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