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其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和地区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根据最近公布的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落户嘉善祥符荡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获批15项。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
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那么,在嘉善这片土壤上,这些高能级科创平台如何转动基础研究的齿轮?
《自然》杂志是世界顶级科学期刊,以报道全球自然科学领域中最重大、最前沿的发现而著称,《自然》子刊更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同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影响力。
一年五篇国际顶刊论文,彰显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强劲的基础研究实力:未来健康实验室、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均有研究成果发表,其中3篇研究论文持续推进单细胞空间转录组研究,1篇研究论文探索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ILC3s在拴牢过程中的稳态和功能变化,1篇研究论文发现生育给女性带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生育惩罚同样明显。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头。嘉善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攥紧基础研究的根,培育原始创新的“高产田”。重点依托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食品实验室,成功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张洪杰院士领衔的高性能稀土蛋白纤维项目,从祥符实验室走向中试产线;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研制成功世界首款19.8级超高强度紧固件。
而从各大科创平台的定位和任务中,也不难看出,基础研究是发力重点。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核心任务中,开展有组织科研是其中一项;在嘉善复旦研究院发展目标,打造核心技术基地是其中重点;旨在打造纳米转化医学创新研发平台的祥符实验室,聚力前沿科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都把嘉善作为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而在工作之余,廖杰还喜欢绕着祥符荡跑步或骑行,“祥符荡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环湖骑行一圈不仅有助于缓解科研压力,更时常让我酝酿出新的科研灵感”。
自2022年9月开园以来,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实验室增加至6个,已汇聚各类人才400余人。没有研究型大学的嘉善,为何能够吸引做研究的他们?
“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端的战略定位。”吸引邱爽加盟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食品实验室原因还有很多:
包容开放的学术氛围,充分尊重人才的学术背景、应用背景,能发展出自己的学问;对标国际一流设计施工标准的高规格实验平台;“绿洲百人计划”、嘉善县“创新类人才”等项目资助……
“更重要的是,实验室对食品的‘未来感’有着清晰的定义,将‘未来食品’由概念转化为产品是我探索攻坚的方向。”
从事食品专业十余年,邱爽始终保持着一种“勇气”,“这种‘勇气’让我走出实验室,到中试车间同企业一同开展研发工作。”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之谓也。” 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半年时间就举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30多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知名学者纷纷走进学术午餐会、专题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与科研人员碰撞思想火花;祥符实验室常态化开展“祥符创新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交流BT-IT学科交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拓宽科研人员原始创新的学术视野。
在校地合作中,高能级科创平台不仅带来院士、领才、青年才俊,同样带来浓郁的学术氛围,既耐得住基础研究的寂寞,又不乏学术交流的繁荣。
“浓郁的交流氛围,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增强了县域对高端人才的粘附力。”嘉善县科技局副局长陈靖认为,浓厚的学术氛围,能够拓展学术视野,也能够打通人才引进后的交流孤岛,进而提升嘉善整体的科研氛围。
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源头。对于肩负“双示范”战略使命嘉善来说,为何要布局高能级科创平台?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能够率先发现基础科学规律、开发应用前沿引领技术的地区,才可能随之形成引领性、带动性强的战略性产品和战略性产业,掌握巨大的经济优势与持久的领先优势。
来源:嘉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