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赖清德(左)、侯友宜(中)与柯文哲(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者按:选举日期临近,目前“蓝白合”破局之后,三形势如何?美国在岛内的形象出现了哪些微妙变化?未来两岸关系突破,大陆可以有哪些抓手?《凤凰大参考》转载《旺报》社长兼总主笔戎抚天文章,从不同视角就进行分析解读。
首发媒体:海外看世界
一、赖清德当选,三不过半机会大
蓝白合破局后民意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柯文哲边缘化,赖清德、侯友宜争雄。综合各家可信赖民调数据,有3个明显趋势:(1)“赖萧配”领先“侯赵配”;(2)国民“立委”席次未必过半,但可能是“国会”最大;(3)民进成为关键少数,但不会三足鼎立。现在距离投票只有一个月时间,除非投票前夕出现重大变量或明显弃保效应,否则以民进“不完全执政”机率最大。
往年重要选举,往往出现重大变量,如2000年的“兴票案”、2004年“两颗事件”,都对选举结果造成重大影响。不过,若两组候选人实力差距过大,一则出现重大变量的机会不大,二则即使出现变量,也只有小打小闹的效果,而不影响选举结果。未来一个月,绿蓝白都会使出蛮荒之力,找到让对手一招致命的终极武器,这会是一个变量。
会不会出现弃保效应呢?民调交叉数据分析显示,偏蓝选民于蓝白合破局后,已经归队,剩下者可称之为“死忠”,其中多为20与30岁年龄层。最近侯友宜公布青年购屋贷款政见,承诺40岁以下青年购屋最高可贷款1500万元,利息补贴5年,引起许多关注与讨论;赵少康则进入校园,与青年学生密集对话,努力创造声量。可以看出,国民积极为“弃保”创造条件。不过,一时间恐怕很难改变年轻族群对国民的刻板印象,要年轻人集体弃白转蓝,并不容易。至于“票投民进,青年上战场”效应已经递减,旧金山峰会后,传出大陆并无“攻台”时间表,牌已失效。判断赖清德取得大位、“立院”三不过半可能性最大。
11月26日,民进候选人赖清德(左二)与萧美琴(左一)在花莲举行造势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疑美论”与“疑赖论”相互激荡
不需要怀疑美国对社会的穿透力与影响力。过去70年,美国一直深度介入地区,尤其1995年台海危机后,开始对美国存依赖之心,美国介入“大选”斧凿愈来愈深。历次地区领导人大选,美国曾经支持国民,也支持过民进。这次大选,从内部体会,美国倾向支持民进继续执政,但对赖清德不放心;对侯友宜有好感,却对国民不放心。
多希望维持现状,由于美国和大陆在地区的“较劲”,大陆追求“统一”,是对现状的改变;美国支持“民主”,则是维持现状,因而多数人视美国为盟友,大陆为威胁者。这个基本结构并未改变,但国际局势与大陆和美国权力平衡关系的变动,却微妙牵动了社会对美国的信赖,“疑美论”开始发酵。
原本亲美的民意结构,因2018年大陆与美国爆发贸易战,两方开始走向“修昔底德陷阱”,加上内部蓝绿对抗深化,对美国的态度出现分歧。2021年美国自阿富汗匆促撤军,唤醒社会对1975年美军仓皇撤离越南及1979年无预警与当局“断交”的历史记忆,“疑美论”开始发酵。随着美国与大陆对抗加剧、美国对民进的鼎力支持、美国反大陆派推波助澜鼓励与大陆一战。俄乌爆发后,“疑美论”更深入社会底层,成为台美关系的显性因素。美国希望一个亲美的政府,蓝营“疑美”情绪下,自然倾向支持民进。
但美国民主政府寻求与大陆建立可控的竞争关系,大陆也希望与国际社会降低对抗,争取更多经济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在此背景下,旧金山峰会取得一定的成果。美国若希望与中国大陆维持互动,就需在对台关系上有所节制,不会希望出现另一个失控的陈水扁。然赖清德固执,带情绪性的威权性格,与陈水扁爱作秀、蔡英文严谨自制非常不同,美国“疑赖”之心挥之不去,“疑美论”、美国“疑赖论”将成为未来台美与大陆和美国关系的变量。
三、两岸关系主要看大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大选”,“地动山摇”的说法深入社会,许多蓝营意见领袖深信不疑,并广为倡导,但选后两岸不但未见地动山摇,民进政府加速亲美去大陆,大陆仍以“文攻武吓”应对,让警告两岸将“地动山摇”的意见领袖遭到讪笑,却无力回应。大陆坚持“和平统一”,让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稳步前行,就大局而言是正确的,应为两岸中国人与全球华人所乐见,但大陆对“和统”与“武统”的定义与条件,需有明确、可信、坚定的宣告,“和统”的路径图也需要提出,让人安心,不畏惧现状的改变,更可以让美国没有介入的口实,由两岸自己解决两岸的问题。
明年民进大机率不会完全执政,但地区行政权独大,“立”制衡功能有限,两岸对抗将更尖锐,会进一步大陆“急统”政与“武统”派,不利于两岸维稳,地区内部政争将也会更激烈,并民进的反对大陆的情绪。
两岸关系维稳不能寄望,大陆与美国的关系若能稳定,在美国“疑赖”氛围下,透过华盛顿管理地区可能有效。拉长时间,若真能在和平中维持“东升西降”格局,大陆应以争取人心认同为目标,推动对台政策大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