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忘八端”本是民间一句骂人的话。古代的“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是可耻的。在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写道:“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于是演化出骂人的“王八蛋”等寓有杂种语言的脏话。
无奸不商
其实,中国最早的商业精神是“无尖不商”。
古代商人在卖粮食时,是用斗量的,往往在装满一斗后,再额外在上面添加一些,冒个尖,尽量让利给顾客,不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没有资格当商人。这一理念也延伸到了其他商品的交易上,比如多扯点布等。
但由于后来出现了一些商人缺斤短两、偷偷克扣、以次充好等道德素质低下的事情,“无尖不商”就渐渐演变成了“无奸不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这是催婚催生常用语啊。
本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认为的没有后代就是不孝。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到做后辈的本分和责任。
所以再遇到谁催婚催生用这句话,你就可以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啊!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人怎么会嫁给鸡或者狗呢?如果是用鸡和狗来形容人,那也未免太侮辱人了吧。
原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自于明代家冯梦龙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意思是一个女人就算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就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狗屁不通
狗屁为啥不通?其实,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没有汗腺,炎热的夏天,狗需要借助舌头来散热,这个成语就是以狗的这一身体特点而言的。
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情感更为到位。所以,后来人们就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舍得孩子才能套到狼的话,这个狼……是不是不套也罢?
这句俗语本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翻山越岭走山路,很费鞋,所以要想打到狼,就不能舍不得鞋子。可“鞋子”是怎么变成“孩子”的呢?
原来,古时候“鞋”的发音为“hái”。后来,“há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hái”,另一部分则读“xié”。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方言中,“鞋子”仍然被读成“háizi”。久而久之,“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里的“无”其实是个动词,意思是“本有而无之”。
因此,“无才”其实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谦卑的态度。
也就是说:女人有才的同时能放低姿态,不炫耀、不显摆,才是最大的德行。
此外,这句话还有上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意思是:男人要以德行为主,才干为辅。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相对应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而非贬辱女性。
所以,无论“男子有德便是才”,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都是教导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德行,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智慧。
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常用来劝慰人要宽容大度,用恩惠回报仇恨,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并非赞同以德报怨的做法,而是表示应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用正直无私回报恶行,而用善行回报善行。
无毒不丈夫
现在很多人按字面意思理解,似乎是鼓励大家要心狠手辣,但其实并不是。
这句话的出处是关汉卿《望江亭》里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原文是“度”,是说要有足够的胸襟、度量和格局,才称得上“大丈夫”。
这个“度”字和前面的“量”字正好形成前后照应,但由于两字都为仄声字,不符合对仗要求,念着别扭,因此古人便把“度”字的发音改成了第二声,结果传着传着就成了“无毒不丈夫”。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对于这句话的误解,关键在于“为”字。
此处“为”念作wéi,是“修为”的“为”,读第二声;而不是“为了”的“为”,不是第四声。
所以,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如果做人不修为自己,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而后来很多人却把这句话被曲解成了:人活着如果不为自己着想,就会被天地所不容,甚至当作自私自利、理所应当的挡箭牌。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要和臭皮匠相比呢?皮匠又为什么是臭的呢?
原来,“皮匠”是“裨将”的谐音,在古代,裨将就是副将。“臭”这个字也有不高明的意思。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不怎么高明的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我们都知道黄河水含有大量泥沙,非常浑浊,跳进黄河里本来就很难洗得清。那为什么要跳进黄河洗清自己呢?
其实,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到黄河——洗不清”,比喻一个人很难摆脱嫌疑。后来变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要表达的意思逻辑多少就有点别扭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为什么到了黄河就要死心呢?本句话原出处为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因此,“不到黄河心不死”应为“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他到了乌江就死心了,所以说“不到乌江心不死”。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存在部分误解的话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来源:向晚随笔、过个好日子、中华诗文学习、百度百科等
每日赠书活动
在本文末留言即有机会获得纸质赠书一份
活动规则:
并在活动文末评论区留言
2、将活动文章链接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号召大家来为你在活动文章评论区的留言点赞哦
(确认获奖前工作人员将核对朋友圈等
社交平台转发活动文章的截图)
3、活动文章发出的下一周周五 (节假日顺延)
河大卫将统计并私信通知
留言点赞数最高的一位
寄出纸质图书
4、同一账号每月只有一次
获得赠书的机会
快快留言点赞转发起来吧
“小学生盘串,大爷直呼内行”
杜甫对李白真的是“单相思”吗?
从今天起,河大卫的书,只送不卖!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