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数码 >内容

中国古代的丞相和宰相究竟有什么区别?

2023-04-07 06:49:11来源:
导读 原标题:中国古代的丞相和宰相究竟有什么区别? 说起我国古代的...

原标题:中国古代的丞相和宰相究竟有什么区别?

说起我国古代的丞相和宰相,二者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古代丞相为官名,而宰相则是一种制度。要说丞相和宰相之间的关系,通俗讲,丞相包含在宰相之中,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具体来讲:

宰相,是沿袭的一种官僚等级制度,是指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宰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宰的本意是充当家奴的罪人。能在屋里劳作的一般都是手工艺匠人,有较专业的技术,由此引申出主管、主持等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制的逐步解体,封建制官僚体系的建立,它又成为官吏的通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掌管卿大夫家务的家臣、管理采邑的长官,也都称宰。如《周礼》有冢宰、大宰、小宰、宰夫、内宰、里宰等,实已成为官员的通称。

“相”的意思是辅助。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亦指辅佐的人。随着国家的成熟,官僚的建立,又特指最高的行政官。宰、相合到一起,指的便是相当于百官的头目。有时又将宰或相都用来特指“宰相”。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名称: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宰相作为官员,最早是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制度和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也就普遍建立起来。

宰相的变化也最多

丞相,则是中国古代正式的官名,具体是指某一人的官职、官位。“丞”,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丞”是“拯”的古字,其字形像人用双手把陷入陷阱的人拉上来。“丞”本意即为拯救,由此引申,“丞”可表示帮助、辅佐。又由辅佐引申指辅助的官吏。古代和地方长官的辅助官员多称“丞”,或丞相。最早的丞相,他们一般的是副职,也有助手的意思,比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萧何就是县丞出身(用今天的话说,叫市长助理之类)。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国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相邦之职。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

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职位,还继续保留着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又设置了相国职位,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在三国时期撤销相国官职之后,丞相便成了百官之首了,其官阶和待遇也是最高的。当时的官阶是用秩俸来显示的,丞相的秩俸号称万石。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官人法制度为每个官职设计了任用的资品要求,任官所需要的资品被人们称之为官品,丞相官品就是一品。比如说曹操,他担任的就是丞相一职。

商朝名相伊尹像

需要强调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也就是说,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他不是具体指某一个人的官职,而丞相则具体是指某一人的官职,因此说,宰相包含丞相。丞相也只有在掌握决策权时,才能被称为宰相。“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语,就泛指那些身居高位之人的“大人大量”。自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消灭诸侯设官吏,君主就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实施统治,而是靠宰相等大臣辅佐政务向全国施政。宰相自产生之日起,便伴随着封建国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也最多。因为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常要改变其名称和权责,以方便君主们施政。你你知道了吗?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曹操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