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技 >内容

没有边界感的游客,把户外都玩坏了

2023-12-01 17:39:09来源:
导读北方的秋天会结结实实持续两三个月,南方的秋天可谓是稍纵即逝。据@广州天气的发布,广州在11月12日正式入秋,“老广”们总算告别了今年长...

北方的秋天会结结实实持续两三个月,南方的秋天可谓是稍纵即逝。据@广州天气的发布,广州在11月12日正式入秋,“老广”们总算告别了今年长达215天的夏天。

冷空气陆续到货,“捡秋”之风一路向南方吹。所谓捡秋,原指每年秋收完,农民去地里收拾散落的谷粒,避免浪费。这种农事活动流入城市后,逐渐变成一种秋日限定的休闲活动。

在簌簌叶落之际,年轻人将掉落的树叶果实一一捡起,再把它们像美其林餐厅摆盘一样搭配拍照。乍听起来很是浪漫,但当有人一时兴起捡走500颗橡果,有人拿人类食物和小松鼠交换果实,并美其名曰“共享秋天”……

这波操作,让松鼠们大感迷惑。

BBC纪录片《隐秘王国》显示,一只花栗鼠想过一个吃饱睡好的肥宅冬天,至少得准备100颗橡果——如果没有节制,你在秋天捡走的不只是橡果,还可能是野生松鼠的生存希望。

△花栗鼠冬天的命,是橡子给的。(图/《隐秘王国》)

△花栗鼠冬天的命,是橡子给的。(图/《隐秘王国》)

从京郊的植物园到长沙的岳麓山,再到入秋困难的珠三角,都有猫着腰“捡秋”的大人小孩。毕竟,捡秋比Citywalk多一点季节色彩,又比露营少一些装备累赘,让人很难不跟风。

打开社交媒体,人们“捡秋”的花样可多了。最简单的是用树枝把五颜六色的落叶串起来,美其名“落叶炸串”;复杂一点的就用啤酒杯DIY出干果香薰杯,又或者经干燥除虫后做成植物标本画。

△网友们的捡秋成果图。(图/小红书截图)

△网友们的捡秋成果图。(图/小红书截图)

各地网友还贴心制作捡秋地图,甚至全年份的野果攻略。按照长沙网友的总结,岳麓山七八月适合捡酸枣,九十月捡板栗野柿,十一二月捡拐枣,戏称这是“跟松鼠抢口粮”。

除了可口的野果外,奇形怪状的种子也激发起人们的收集欲。比如青梅树的种子长有两只小翅膀,像极了哈利·波特世界里的金色飞贼。这些会旋转降落的种子,一经推介立即成为各大植物园里的“紧俏货”。

△小小翅膀,飞呀飞不出人类的掌心。(图/小红书截图)

△小小翅膀,飞呀飞不出人类的掌心。(图/小红书截图)

捡秋帖子里的落叶总是色彩斑斓,松塔、橡果、栗子等果实装满一篮。不少网友闻风而往,却失望而归。有北京网友在国家植物园低头走了一路,找到的无非是几片落叶,不禁怀疑“那些捡到各种花朵叶子的,真不是折断剪短的吗?”

扫兴之余,也有网友关心起“捡秋”的生态影响。今年10月中旬,北京网友感叹国家植物园壳斗区已没有橡果可捡,而去年11月还能在那里找到完整的橡果。11月初,有成都网友满怀希望地跑去植物园捡秋,结果“松果榛果一个也没找到”。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近日发文指出,人类这波“捡秋”的热潮,很可能会抢占了小动物的冬粮,让它们存不到足够的食物,看不到第二年的春天。作为不冬眠的动物,松鼠几乎全靠秋天储藏的食物来熬过寒冷的冬天。那些“捡秋人”所爱的橡果、板栗和松子等干果,正是松鼠过冬必囤的口粮。

随“捡秋”之风而起的,甚至还有个别毁坏园子、破坏农田等乱象,被环保人士指斥为“掠夺式赏秋”

△ 松鼠:捡秋啊,本鼠头好痛。(图/《甄嬛 传》)

△ 松鼠:捡秋啊,本鼠头好痛。(图/《甄嬛 传》)

据《中国环境报》的报道,城市荒野工作室曾在上海浦东的宜嘉苑进行生态保育项目。小小的5亩地里共监测到乡土植物260种,鱼类、两栖动物和软体动物40种,昆虫110种。那些人类当作垃圾的落叶和草本植物,可以在冬季形成落叶层,养活真菌和昆虫,有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

城市本就是人和各种野生动物共存的空间。无论是高挂枝头的柿子山楂,还是散落田间的玉米稻谷,这些都可能成为周边动物的食物来源。跟性格比较E的松鼠相比,许多野生动物天生I性格,觅食休息都躲着人类。它们没被人类看见,不代表不存在。

△就算人类看不见,小动物们也在努力活着。(图/《我们的动物邻居》)

△就算人类看不见,小动物们也在努力活着。(图/《我们的动物邻居》)

小动物过冬不易,有网友索性想到跟它们交换果实,或者干脆送上“干果大礼包”——逛公园时带上几颗核桃,到树下敲一敲。松鼠听到核桃的召唤,快速奔过来,抱起核桃就嗑。这样的投喂场景,常被诠释为人与动物互动的和谐景象,但里面细思极恐。

这不叫爱,叫伤害。

近日,可可西里的一头狼压过土拨鼠的风头,成了“网红”。三四个月前,它还是一头皮包骨的野生狼。在游客络绎不绝的投喂下,它不仅胖了一圈,而且长出啤酒肚。

△网友投喂,三个月速成“网红狼”。(图/网络)

△网友投喂,三个月速成“网红狼”。(图/网络)

蛋糕、火腿肠和鱼油等人类食物如雨沛降在109国道边,这头狼快速进化出一整套宠物狗技能:甩尾咧嘴点头讨好,露肚皮“碰瓷”过往车辆,追车几公里后又对飞掷而出的食物挑三拣四……

不久,这头“得道成犬”的狼,还带来了新狼来蹭吃,试图凭一己之力带领狼兄狼弟,奔赴零饥饿的后现代生活。

科普博主、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在视频下评论:“我愿意相信投喂者的善良,但是善良需要理性的支撑,否则就可能好心做坏事。”

在他看来,如果野狼需要救护,应该报告林草部门进行专业救护,而不应随意投喂。

△随意投喂,可能会让狼变成二哈。(图/网络)

△随意投喂,可能会让狼变成二哈。(图/网络)

那些对人类来说可口的食物,并不一定适合动物。蛋糕、薯片和饼干等人类食物含糖量高,容易导致动物肥胖,产生饱腹感,削弱动物的觅食动力,不利于它们的野外生存。狼吃剩的食物,可能会被高原上别的动物捡过去。

这些食物既可能造成鸟类过胖飞不起来,而且会影响鸟类换羽。对于草食动物来说,这类食物会干扰正常的食物消化,导致其慢性死亡。至于那些随零食飞出的塑料袋,会否变成其他小动物的卡脖子陷阱就不得而知了。

这类投喂行为,看似是一份随手的爱,很可能变成一种大面积的伤害。

人们容易“萌化”野生动物。自从“学土拨鼠叫”的短视频疯传,网上出现了不少与土拨鼠搂搂抱抱的亲密合影,还有各种喂土拨鼠喝饮料吃香肠的视频。

这一波操作让各地疾控中心着急坏了,接力发文提醒网友不要乱摸乱碰。我国每年都有零星鼠疫病例出现,主要发生在内蒙古、宁夏两地。土拨鼠属旱獭属,可能携带鼠疫耶尔森菌,可能导致鼠疫,也就是历史上曾引发三次世界大流行的“黑死病”。

△珍爱生命,不要碰野生土拨鼠。(图/小红书截图)

△珍爱生命,不要碰野生土拨鼠。(图/小红书截图)

所谓野生动物,就是越不依赖人,越能独自生活,才对它们、对人都好。

成语“一丘之貉”里的貉,是犬科动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上海市有栖息分布。上海市的高校研究人员和市民合作,连续两年进行了“貉口普查”。

作为典型的“进城动物”,貉可能是最快跟上魔都生活节奏的。

为了方便觅食,浦东的貉学会看红绿灯来过马路,奉贤区的貉懂得掐准烧烤摊下班的点,第一时间享受地上肉骨头。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上海“貉丁兴旺”,数量约在3000只至5000只,且分布区域持续扩大。

△进城后,貉丁兴旺。(图/up主@花落成蚀)

△进城后,貉丁兴旺。(图/up主@花落成蚀)

迫于生存压力,貉跟猫抢水源和猫粮,到湿垃圾桶里“捡漏”,与人相遇甚至产生冲突的事件随之增加。有人被貉惊吓,有人为貉的排泄物而困扰,还有人遭到貉的抓挠,不得不连夜打狂犬疫苗。

参考国外浣熊翻居民垃圾的案例,上海过去一年多试着“饿走”貉。高校和环保组织制作并发放《上海城市常见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明确提出关于猫粮和垃圾管理等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劝居民别像喂流浪猫那样去喂貉。

今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也明确规定,禁止投喂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这也让“饿走”貉变得有法可依。

△上海小区里呼吁居民不要投喂貉。(图/up主@花落成蚀)

△上海小区里呼吁居民不要投喂貉。(图/up主@花落成蚀)

据2023 年“貉口普查”的显示,上海社区环境的貉平均密度降低 60.2%,平均貉遇见率降低 58.9%。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关于貉的投诉案例明显减少。

如果人类过分害怕,可能导致我们的动物邻居被驱赶扑杀;如果觉得它们可爱,甚至主动投喂,让它们依赖人,这种依赖可能会转变为攻击性,反而加剧人和动物的冲突。

距离产生美,适用于人际关系管理,也适合人与野生动物的可持续管理。

进入荒野,我们还有很多要学。

随着城市触角的延伸,我们离动物的栖息地更近了,变得更容易遇见野猪、猴子、狐狸等野生动物。这时候,细微的环境影响,也往往会产生叠加效应。一些看似美丽的人类行径,或许一不留神就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人和动物的关系从过去的敌对和利用,渐渐向着共存的方向发展。就像上海不同区的貉发展出不同的适应策略,每个人类也得发展出自己与动物邻居的相处之道。

△每个人都应找到与动物的相处之道。(图/unsplash)

△每个人都应找到与动物的相处之道。(图/unsplash)

普通人的一生恰似飞鸿踏雪泥,但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也许一个人的一步,都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脚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似微不足道,却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产生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做些什么,哪怕是细微的行动和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人类和动物都离不开这片土地。

参考资料:

《2023上海“貉口普查”报告》:貉数量和密度的阶段性下降是积极变化,中国新闻网,20231127

岳麓山又被网友开发新玩法,后知后觉的长沙人:又是什么新名堂?,潇湘晨报,20231017

该怎么对待你? 我的动物邻居,新民周刊,20210706

松鼠没粮了,围栏塌了,花田秃了:你还在“掠夺式赏秋”啊?,自然之友,20231031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