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在曝出将与中国谈判签署警务合作协议后仅仅两天,1月31日,位于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就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警务合作协议。短短72小时内,巴新的缔约国从中国变成了澳大利亚。“惊变”的背后,我们从事发的时间线中可以窥得一些端倪,得到一些警示。
2. 2023年,巴新与美澳分别达成了“防务合作协议”、“框架安全协议”。马拉佩在访澳期间称:安全合作靠美澳,经贸合作靠中国。而澳政府为马拉佩应对“不信任投票”的公开支持,体现了两者关系的不一般。1月12日,巴新首都发生骚乱后,涉华谈判传闻对马拉佩与澳之间制造的“嫌隙”,无疑是其“不能承受之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72小时惊变”的幕后逻辑。
3. 巴新惊变的 事件在南太岛国并非首例。2023年初,斐济新政府上台后与中国终止警务合作,萨摩亚的“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也有类似情况。
4. 无论是中国的港口项目还是警务合作,都展示美澳已陷入自我营造的对华“战略焦虑”中。这也警示我们,随着2024年多个南太国家面临领导人大选。瑙鲁与中国建交,图瓦卢做出对华建交姿态,但不排除澳美寻求再度将“巴新案例”复刻到相关国家。
“72小时惊变”背后:两条时间线
先看一条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时间线:
2024年1月8日,针对国内舆论甚嚣尘上的“不信任投票”呼声,巴新詹姆斯·马拉佩通过媒体高调喊话,“我不惧怕不信任投票”;
1月9日,媒体报道称,应澳大利亚安东尼·阿尔巴尼斯邀请,马拉佩将于2月初访澳并在议会发表演讲;
1月12日,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爆发和抗议,引发当地投机分子烧,次日多名巴新议员宣布退出政府,多名反对议员再次呼吁在2月的议会会议召开期间发起对马拉佩的“不信任投票”;
▎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爆发骚乱。
1月29日,有巴新媒体引用外交部匿名官员的表述,称巴新正在与中国就警务安全合作展开谈判,记者随即将问题抛向巴新外长贾斯汀·塔琴科,塔琴科对提问不置可否,然后公开对媒体表示对华警务安全谈判还在初期,强调巴新与中国合作仅在经贸层面,是中国提出要为巴新提供警务与安全援助。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媒体高度关注,广泛热议,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领导的工政府甚至因此遭到联盟的抨击。然而就在72小时之后,31日,巴新警署发布一则简讯,称巴新警署与澳大利亚联邦达成一项协议,澳将在未来4年内为巴新提供3700万澳币,帮助巴新建设并修缮营房与宿舍,并引用总警长大卫·曼宁的话表示,“巴新与澳大利亚的警务合作在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
▎2023年1月12日,巴布亚新几内亚詹姆斯·马拉佩与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在莫尔兹比港举行会晤。
看完了巴新方面,我们再看一下澳方的时间线:
首先还是上文所述的,1月9日就传出了马拉佩要赴澳访问的消息;
1月30日,阿尔巴尼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一名记者关于是否担忧中巴潜在警务安全合作的提问时淡然地表示,期待马拉佩将于2月8日在澳议会发表讲话,并称澳近期对巴新提供了警务培训,且他与马拉佩个人间也互动密切,如家人一般;
此前一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新闻报道,随着瑙鲁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澳太平洋事务部长将于本周访问瑙鲁,此举被澳媒体解读为对中国不断在南太平洋地区扩大的影响力的忌惮。
▎当地时间1月29日,中华人民驻瑙鲁大使馆复馆仪式上,由中瑙两国政府代表共同为中国驻瑙鲁大使馆揭牌。图源:央视新闻
如果仔细观察对比这两条时间线,我们会发现,从1月8日马拉佩回击“不信任投票”的舆论,到1月12日莫尔兹比港爆发骚乱,反对派再次呼吁“不信任投票”;从1月9日马拉佩传出访澳消息,到1月30日阿尔巴尼斯在回应中巴两国签约时表示期待马拉佩在澳发表演讲;从1月29日外媒爆出巴新正在与中国就安全警务合作开展谈判,到1月31日,巴新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警务合作协议。这些新闻消息的对比看上去是合理勾连,但勾连得不可谓不具有戏剧性,让我们也可以从中窥得一些端倪,甚至得到一些警示。
并非“骑墙派”?马拉佩与澳关系“不一般”
马拉佩可能是历届巴新政府中对外安全防务合作步子迈得最大的一届。仅2023年一年,马拉佩政府与美国、澳大利亚分别达成了“防务合作协议”“框架安全协议”。在2023年12月访问澳大利亚期间,马拉佩毫不避讳地对媒体表达自己的立场,安全合作靠美国和澳大利亚,经贸合作靠中国,这一点巴新外长塔琴科在回应对华警务谈判时也进行了重申。同时,面对所谓“债务威胁论”,马拉佩明确表示,在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过程中,将对来自中国的大额贷款持谨慎态度。
▎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的领导人合影,马拉佩位列其中。图源:新华社
更能体现马拉佩与澳大利亚关系不一般的,则是澳大利亚政府在巴新国内针对马拉佩“不信任投票”愈演愈烈背景下的即时公开支持。1月8日,马拉佩通过媒体公开喊话称,“我不惧怕不信任投票”,并指出“不信任投票的窗口期是从2024年2月9日至2026年8月9日,在此期间将继续行使职责,与议员们相互评估工作情况”。就在马拉佩发表这番讲话的次日,就传出消息称澳大利亚将邀请马拉佩访问堪培拉,且马拉佩将于2月8日在澳议会发表演讲,这将使马拉佩成为历史上首位南太岛国在澳议会发表演讲的领导人。从该消息发布的时间,与马拉佩在议会不信任投票窗口前一天赴澳议会发表演讲,都不难发现澳政府对马拉佩的力挺。
同样,在1月12日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发生骚乱后,马拉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骚乱的爆发以及多名执政联盟议员的辞职出走,反对领袖的强势带节奏声讨。此背景下,面对关于与中国进行潜在警务安全合作的谈判相关“传闻”,马拉佩政府的行动不可谓不迅速,72小时内就完成了和澳大利亚的签署。
▎参加“印太奋斗-2017”军演的澳大利亚军舰。
当然十分值得玩味的是让马拉佩政府如此迅速“选边站”的背后因素。 巴新主流媒体“Post Courier”报道,巴新前彼得·奥尼尔公开指责马拉佩政府,称“对巴新外长积极与中国探讨巴新国内警务与安全协议十分担忧”,“我们十分钦佩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但自巴新独立后就一直与澳大利亚保持着安全合作”。彼得·奥尼尔一直被媒体称为推动对马拉佩“不信任投票”的主要推手之一,面对马拉佩政府关于对华警务合作的传闻,奥尼尔的言论无疑直接将马拉佩政府推到澳大利亚政府的对立面,迫使其面临更大的来自澳方的压力。从一种角度分析,面临国内舆论的不信任压力与议会反对的群起而攻之,在“不信任投票”即将启动之际,这项“对华警务安全合作早期谈判”对马拉佩与澳大利亚间制造的“嫌隙”,无疑是马拉佩的“不能承受之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72小时惊变”的幕后逻辑。
▎巴新前彼得·奥尼尔。图源:新华网
巴新涉华谈判“遭变故”并非首例
事实上,这次巴新涉华警务安全合作谈判的相关变数在南太岛国地区并非首例。2023年初,同为南太平洋岛国的斐济兰布卡新政府上台后,明确表示要与中国终止于2011年签署的警务合作备忘录,并要求中国相关人员限期离境,兰布卡对此解释为,因为中斐两国制度的不同,因此结束合作,在未来,斐济会选择制度相近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继续警务合作,此后兰布卡甚至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查办。由此看,巴新近日发生的一切似乎是同一个剧本。
除了警务合作外,涉华“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也有类似情况,2021年5月萨摩亚新任菲娅梅在上任后直言对与中国之间的债务水平感到担忧,且中方的港口项目也并非“最紧迫的事宜”。但她也表示,想让萨摩亚与中美两国都保持“良好关系”。包括澳大利亚媒体在内的一些西方媒体曾多次炒作中方在萨摩亚的港口资助项目,抹黑称这是中国的“债务陷阱”,但值得玩味的是,日本也对中国投资港口项目所在的阿皮亚港口提供援助,但只有中国的投资引起了更多“关注和批评”。菲娅梅还强调,不会让萨摩亚卷入中美地缘冲突,也许,菲娅梅的最后一句表态更能表明包括其自己在内的岛国领导人心态。
▎中斐警务合作期间,成都街头的斐济。图源:封面新闻
同样,对于2019年与中国建交的所罗门群岛,其与中国在2023年达成的警务合作协议也一直被美国与澳大利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甚至在中所签署相关协议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公开要求中所立即公布协议文本以增加所谓透明度,并就此对地区安全造成的影响展开讨论。
▎2022年3月30日,驻所罗门群岛大使李明和所罗门群岛外交与外贸部常秘贝克在所外交部草签中所安全合作框架协议。图源:中华人民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
自家后花园?美澳在南太的战略焦虑
其实,在此背后鲜明地折射出来自澳大利亚以及美国出于冷战思维下对中国与域内国家双边务实合作的忌惮与担忧,从一件件如出一辙的案例中看出澳大利亚、美国等将南太平洋岛国区域视作“势力范围”“自家后花园”的心态。无论是中国的港口项目还是警务合作,乃至与瑙鲁的建交,在两国眼中都成了对其所谓安全利益的直接威胁。但换角度来看,美国、澳大利亚战略界已陷入自我营造的对华“战略焦虑”中,进而将南太岛国过度战略化,如美通过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马绍尔群岛签署的《自由联系条约》,美直接通过向三国提供长期的经济援助,这三国则为美国提供部署军事装备、实施军事演练和武器试验的场所,美借此寻求将在南太岛国视作第一岛链外围堵中国的“棋子”,甚至将帕劳等国军事化。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9日,美国乔·拜登在白宫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合影。
从这一角度看,就不难解释巴新近日经历的涉华警务安全合作“72小时惊变”,巴新无论从其在南太岛国最大国家的体量,还是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来看,任何其涉华合作无疑都将成为澳美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从另一个角度也给我们提出了警示,澳正在不断利用其与南太岛国的历史关系及其对岛国的现实影响寻求实现对相关岛国涉华合作的阻挠破坏与对外安全合作的主导,甚至利用一些岛国选举漏洞打压亲华政府,扶植反华政客。随着2024年包括所罗门群岛在内的多个南太国家面临大选,以及瑙鲁与中国建交,甚至图瓦卢做出对华建交姿态,不排除澳、美寻求再度将斐济、萨摩亚及巴新的“案例”再次复刻到相关国家,造成其对华关系的“惊变”,相关情况值得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