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学校总结了以下三个关键点:其一,教是为了学,强调不能将手段和目的混淆和颠倒;其二,学是需要教的,强与学的相互依存关系,不能轻视教的作用;其三,教在学生需要时,强的时机,即教应发生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时,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导教师注重把握好以下三个平衡。
第一,知识“进”与“出”的平衡。“进”是为了“出”,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让知识“进”入学生大脑时,就要考虑到如何通过优化方式让知识将来更好地“出”。
第二,知识“分”与“合”的平衡。一方面,要做好“分”的知识学习,引导教师高度重视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充分认识各学科的学习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发挥好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分”的知识学得不扎实,即使做再多的“合”,也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形成知识“合”的效能。学校经常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通过项目学习、主题探究、产品设计、活动组织、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去解决问题、创造产品,充分发挥“合”的效能,从而实现知识“分”与“合”的平衡。
第三,知识体系与活动经验的平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让知识体系与活动经验交替出现。从活动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纳入知识体系,让学生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从知识体系入手指导学生学习时,要以活动经验为支撑,不能就抽象论抽象。无论是哪节课,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把经验上升到知识,将知识归纳进体系。同时,学校在课外与校外组织安排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活动经验。
坚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致中和的校园生态,不断地改革供给侧、激活需求侧,致广大而尽精微。建设一片宽广辽阔的“渔场”。学校通常说,既要给孩子以“鱼”,还要给孩子以“渔”。其实,仅仅给孩子以“鱼”或者“渔”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们一个有风有浪、宽广辽阔的“渔场”,让孩子们亲自下水去。只有当孩子们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并努力去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才能真正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