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事群众在政务大厅跟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图/社交媒体平台视频截图
政务服务大厅办事儿,每次都说缺一样材料?这样“办事人员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的场景又出现了。
据大众网报道,11月24日,江苏常州一女子在政务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称自己按要求把所有东西都拿来了,结果工作人员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每次都缺一样材料,为什么不能早说?据拍摄者称,该政务服务大厅还存在跳着叫号等问题。
每次都说材料不齐,每次都缺一样材料,这样的政务服务让人搓火。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深入人心的当前语境下,这样的操作也让人难以理解。办事人员“一次不说清”,怎么可能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
当然,也有人会说,服务大厅事务繁杂,工作人员有一些忙乱乃至疏忽也很正常。但这并不是多次都“不说清楚”的理由。因为,“一次说清楚”门槛并不高。任何一项事务,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工作人员手中应该有详细清单,一次性说明白或者以书面形式告知前来办事的群众就可以。
不只如此,办事大厅也应在醒目位置公开这些信息,还可以放到网上让公众周知,这些也都不难做到。这样,办事的人事先就会心中有数,不必来来回回地跑,甚至都不必让工作人员当面告知。
再就是,“最多跑一次”指向办事窗口的简化、办事时限的压缩、办证数量的减少、提交材料的减少等,这也意味着,办事唯简,有必要持续压减繁冗的材料,尽量减少前置审核事项。这样,大量压减之后,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也都会感觉方便。
当下,很多地方都在喊“最多跑一次”,这样的服务创新推动了办事效率的提升,也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巨大便利。但也要注意到,任何制度创新的支撑点,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制度很美好,但需要人来落实。只有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心系群众、踏实力行,才能把宏大的目标落实到位。
也不必讳言,时至今日,仍有个别政务工作人员仍然以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自居,说话办事的服务意识不够。尽管这样的态度未必就是主动刁难,但在客观上确实给群众带来了麻烦。
机械的技术操作背后,还应该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材料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本着与人为善、与人方便的初心,多提醒一句话,多操一点儿心,老百姓可能就会省很多事儿。
此外,从现场视频看,这个政务服务大厅可能还存在其他问题,像被质疑的跳号等,该解释清楚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该改正的也要及时改正。
说起来,这些事情都很细微,但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对于政务服务的认知,小事不小,不可轻忽。
撰稿 / 龙之朱(媒体人)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