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的四月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季节。冰开始融化的时候,刚刚好让太阳住进去。丹阿公路上的土黄、赭石、灰白.....那是大地的味道。偶尔看见几棵绿色的树倾诉着这个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呼玛迟到又迷人的春天。
从机场到呼玛县几个小时的车程足以放飞我对它所有的想象,大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上游西南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之地,它是怎样一种连接,怎样一种融合,又是怎样一种情谊啊!
“北国之春“终于不仅仅是电影里的画面;”喀秋莎“也不再遥远;还有那片白桦林也不仅仅是存在于梦中了。
当阳光与春风融化了冰封,当冰块承受不住暖流而解体下游,当冰排以震撼的姿态出现时,它吸引人们来到这个中俄边境的小县呼玛。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举办盛大的“开江”系列文化活动。俄罗斯专场演出是其中之一。对俄罗斯最初的印象仿佛都是从小时候父母爱听的那些经典流传的俄罗斯民歌开始的。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四月的呼玛在入夜的时候依然带着凉意,可今晚,热情四溢的台上台下,看着身边的俄罗斯朋友们的激动,我知道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烈与情谊。
那晚,我坐在第一排嘉宾位,几位俄罗斯朋友的身边。其实第一排的位置早已坐满了嘉宾,而我站在角落里拍摄台上的舞者,又害怕挡住了后面的观众,又不能离舞台太近,无处容身般的在寒风中跺着脚。此刻,坐在第一排的俄罗斯朋友拉住了我,挤出了一个位置,带着友好的笑容让我坐在他们旁边。这晚的温暖是从这一刻开始的。一份情谊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或是台上的光鲜。它是实实在在的连接。
俄罗斯是一个由一百九十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它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有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大国,两国在此接壤,好像冥冥之中带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此时,台上响起了那首经典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它流传了半个多世纪,早已和我们相融。正如北京的一位电视主持人说:“用中文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我们的体验和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曲了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问世于1956年,就是这样一首短小而简单的歌曲,近半个世纪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马都索夫斯基的诗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内在的纯朴的美;年轻人之间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而歌曲的内涵又不仅仅是爱情,是美景,它融入了俄罗斯人民对祖国、对亲友、对天地之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近20年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流传得更广。几乎没有一种音乐刊物、一本外国歌曲集子没有发表过这首歌,也几乎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没有录制过这首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祖国是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母语是俄语,但在世界上,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
这晚,透过台上俄罗斯风情的歌舞,让我们又更多更近地感受到俄罗斯民歌的魅力。《卡林卡》也是一首享誉全球的俄罗斯民歌之一。它又叫《雪球花》,是一首俄罗斯民间青年小伙子用来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意的歌曲,用热情奔放的旋律,唱出了俄罗斯小伙子对于美丽姑娘勇敢直接的追求。歌词大意就是赞美年轻的姑娘美丽善良,就像那盛开的雪球花。
在俄罗斯的民间诗歌和歌曲中,雪球花通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性,雪球花和马林花则是姑娘和小伙子爱情的象征。因为“雪球花”的俄文是“卡林卡”,所以这首《雪球花》也叫做《卡林卡》
“松树底下,微风清凉,让我安睡在草地上。
啊,留里留里,啊,留里留里,让我安睡在草地上。
多么迷人,多么漂亮,你快爱我吧,好姑娘。
啊,留里留里,啊,留里留里,你快爱我吧,好姑娘。“
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音乐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横跨欧亚的俄罗斯受到东西方文明的双重影响,从古罗斯的部落割据到民族融合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多民族的大家庭向世界展示了独具民族特色又婉转动人民间歌谣。俄罗斯音乐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悠扬而富有感染力的曲调,对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俄罗斯民歌也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台上的演出,增加我们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了解。
在金光璀璨的夜晚,放飞思绪。欢乐的歌舞相伴,今夜俄罗斯朋友的热情与温暖,明天将继续谱写中俄两国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