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房产 >内容

90岁“诚信奶奶”十年还债2077万,如何让更多人见贤思齐 | 每日快评

2023-02-08 09:07:03来源:
导读虽然有网民说,越是让人感动的,往往也越是社会稀缺。但是,人们为这些诚信故事点赞,正是希望中华美好价值和优秀传统继续支撑我们前行,让...

虽然有网民说,越是让人感动的,往往也越是社会稀缺。但是,人们为这些诚信故事点赞,正是希望中华美好价值和优秀传统继续支撑我们前行,让诚信真正成为民族的标尺,成为社会的共识。

来源: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易艳刚、张典标


浙江丽水90岁“诚信奶奶”陈金英十年还清2077万元债务的故事,在网络刷屏:她曾是位成功的女企业家,退休后办厂创业生产中老年羽绒服,一度生意火爆。2011年,公司遇到资金困难,背上了巨额债务。为了还债,她卖房、卖厂、摆摊卖羽绒服。有人劝她申请破产规避债务,但老人家坚持卖货还债。2021年2月5日,陈金英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


十年间,老人的背越来越弯,但守信的她腰杆却越来越直。有网友坦言,这个故事“看哭”了。从退休后创办年销几千万元的企业,到经营困难时拒绝申请破产避债,再到耄耋之年仍在街头摆摊卖羽绒服筹钱,这位奶奶起伏跌宕的一生,每一步都让人动容。


2021年2月7日,陈金英在家中打电话。新华社发(雷宁 摄)

为节省支出,陈金英老人自己当上了缝纫工(2013年2月摄)。新华社发(雷宁 摄)


近年来让人动容的诚信故事还有不少:湖北黄石农民江新波,种菜、养牛十年,为患癌去世的儿子偿还20万元外债;江苏如皋68岁的母亲从慧玉洗碗8年,还清了儿子意外去世留下的50万元债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推崇的美德。中华文化,向来以一诺千金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无论是“诚信奶奶”,还是“诚信父亲”“诚信母亲”,都代表了一种美好的价值观。这美好,不论沧海横流,也无论白云苍狗,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生生不息的奥秘之一。


陈金英在翻看借条。原本厚厚一叠的借条,慢慢变少(2017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发(雷宁 摄)

陈金英坐在堆满羽绒服的沙发上发愁(2017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发(雷宁 摄)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为这些诚信故事点赞,正是希望中华美好价值和优秀传统,继续支撑我们前行,让诚信真正成为民族的标尺,成为社会的共识。


不过,也有网友在跟帖中说,越是让人感动的,往往也越是社会稀缺。这话,有某种道理,但也没有道理。于前者,不妨提醒我们要保持问题意识,正视当今社会的确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背弃信义、弄虚作假、“逃废债”、当“老赖”等失信行为仍时有发生;


于后者,是因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建设诚信社会的信心。毕竟,诚信的价值,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基因;毕竟,失信者仍然是少数,背信弃义现象,绝对是社会支流。


2021年2月7日,还清债务后的陈金英在擦拭她和老伴的金婚合影照片。新华社发(雷宁 摄)

陈金英在清点库存(2013年2月摄)。新华社发(雷宁 摄)


当然,基因只是决定了可能性,支流也会污染主河道。诚信建设,靠文化滋养,也需要制度保障。


所以,的以来,不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总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陈金英坐在仓库里为产品打包(2013年2月摄)。新华社发(雷宁 摄)

陈金英在查看债务本(2017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发(雷宁 摄)


前不久,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就是要着力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等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可见,诚信建设需要从制度和机制上树立清晰的导向,那就是“赏罚分明”。制度完善,久久为功,文化滋养的力量就会得到更大释放,引导更多的人见贤思齐。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