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算法,
让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顺天日报”。
01
昨天一个微博大V,
讲了这么一件事情:
他和他女朋友,
在某短视频平台,
看同一个“男女吵架”的视频时,
看到的评论竟然大不相同。
他看到的排名靠前的评论,
都是站在男人的立场。
而女友看到的排名靠前的评论,
都是站在女人的立场。
他一直以为:
评论区是按时间或者点赞量来排序的,
结果竟然不是,
而是按照“性别”来区分的。
02
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点开一看,还真是这样。”
“我早就发现了。”
“对对对,我也是偶然发现的。”
不仅男人和女人看到的评论不一样,
父母和子女所看到的评论也不一样,
老年人和年轻人所看到的评论也不一样,
“我妈刷到的更有意思,
全是儿子女儿不孝的视频。”
“我和我妈看到的同一个视频评论区,
也是不一样的,
我看到的评论区,
是好多孩子抱怨家庭,
我妈妈看到的,
是很多家长自诉不易。”
03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
算法真的是太恐怖了,
它给我们推送的内容,
它给我们推送的评论,
都是我们这个性别喜欢看的,
都是我们这个年龄喜欢看的,
都是我们这个身份喜欢看的,
它给我们造出了一个信息茧房,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信息茧房中,
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受到两大影响。
第一个影响:被同化。
比如你原本的观念,
是相信“地球是圆的”,
但平台给你推送的内容,
都是“地球是平的”,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熏陶下,
你原本的观念就会被慢慢同化,
开始相信“地球是平的”了。
第二个影响:被强化。
比如你原本的观念,
是相信“地球是平的”,
这种观点其实不太正确,
但平台给你推送的内容,
都是“地球是平的”,
于是你不正确的观念就得到了强化,
于是你越来越认为自己是多数,
于是你越来越坚定自己的看法,
于是你越来越反对“地球是圆的”。
04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
现在的互联网舆论,
为什么越来越极端?
为什么越来越对立?
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算法在作恶”:
算法导致了群体分化,
分化的群体形成部落,
每个部落群体,
每天所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
每天所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到的,
于是就会觉得,
哇,原来大家都和我是一样的想法,
那我们一定是正确的,
别人一定是错误的,
于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
就这样被越放越大。
比如习惯看男女对立的人,
就会在男女对立的信息内容冲刷下,
形成信息茧房,
以为全世界都在搞男女对立,
从而螺旋加强自己对男女对立的认知。
05
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说得好:
现代生活中的人,
不像传统社会中的人,
是浸润在很多稠密的社会关系中,
每天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群,
每天可以接触各种各种的观念。
现代生活中的人,
因为有了社交媒体、社交平台,
社会关系的半径变得无限延展,
这种延展会帮助你避免孤单,
但也会使你的封闭和狭隘变得理直气壮。
就是因为有了社交平台,
不管你的思想观点多么极端,
你总是能找到你的队伍。
我本来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观点,
到底对不对、好不好,
是存疑的状态、思索的状态,
但因为自己在非常小的群里面永远都是你同意我、我同意你,
然后你立刻就变得斩钉截铁了,
你就变得非常自信,
社交平台很容易形成聚众效应,
人在这种聚众效应下,
很容易放弃自我怀疑、自我反思,
从而进入到一种有攻击性的状态。
06
什么是真正的信息茧房?
刘瑜说:
“真正的茧房,
其实不是信息的一元化带来的,
真正的信息茧房,
是你在网络上,
可以很容易找到心理上相互支持的网络,
并且因为这种网络的存在,
而变得过度自信。
100年前,
只有袁世凯能看到《顺天时报》,
因为《顺天时报》就是为他办的,
就是一个每天在吹捧他的报纸。
时代进步了,
100年后的今天,
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顺天时报’,
我们每天都在看着迎合自己的观点,
每天都能找到自己的心理支持网络,
因此慢慢就丧失了反思的必要性。”
07
确实如此,
信息茧房给人带来的最大危害,
就是让人丧失自我纠偏的能力。
什么意思?
就是如果你看到的,
都是你喜欢的观点,
慢慢地,
你就会越来越自信,
你就会越来越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你不会再自我怀疑和自我纠错。
以前你秉持一个观点,
发现有人跟你想的不一样,
你还会思考一下:
我的想法有没有可能是错的?
但现在你不会有这样的纠结了,
不管你的想法多么极端多么错误,
你总能找到很多跟你想法一样的人。
当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起互相支持的时候,
你就会觉得自己无比正确,
于是变得越来越封闭和狭隘,
容不得别人质疑和反对。
08
著名社会学者凯斯·R.桑斯坦,
是“信息茧房”的提出者。
他现在非常担心算法:
“随着算法的出现和日益强大,
我们这个社会,
开始出现‘过滤气泡效应’和‘回音室效应’。”
什么是过滤气泡效应?
“就是算法可以随时了解用户偏好,
并过滤掉异质信息,
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
但同时也会筑起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
让用户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
从而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
什么是回音室效应?
“就是指一个网络空间里,
如果你听到的,
都是对你意见的相类回响,
你会认为自己的看法代表主流,
从而扭曲你对一般共识的认识,
最终导致这个圈子里的人,
视野越来越狭窄,
思想越来越偏激,
偏见越来越严重,
容不得其他观点和异见。”
08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
现在的互联网舆论,
为什么越来越极端?
为什么越来越对立?
就是因为算法在作恶。
算法制造了“过滤气泡效应”,
过滤气泡阻碍了正常的沟通和理解,
强制将每个人置于单一声音容器中,
从而导致了群体分化。
而算法制造的“回音室效应”,
又让分化群体丧失了自我纠错的能力,
变得日益极端化和固执化,
于是不同群体之间,
隔阂越来越大,
矛盾越来越大,
分裂越来越大。
“社交平台+强大算法,
导致了观念孤立主义。”
这就是互联网环境越来越糟糕的主因。
09
说了这么多,
我就是想说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
给“互联网平台”。
各位互联网巨头,
各位大企业家们,
好好考虑一下科技向善吧。
钱当然应该赚,
但是赚钱也要有底线,
不能为了赚钱,
不能为了流量,
不能为了日活,
就用算法制造群体分化、社会对立,
让网络空间“巴尔干化”,
这很。
10
第二个建议,
给“政府”。
应该好好管一管“算法”了,
不能再让算法肆无忌惮地作恶。
保证科技向善,
不仅是道德问题,
更是法治问题。
11
第三个建议,
给“广大网民”,
这个建议有三点。
1、少刷短视频。
网上有一个问题:
年轻人千万不能碰哪些东西?
有一个回答很有意思:
“于我看来,总结起来不过一类:
不能沉迷于只能带来短期愉悦感,
但对于一个人的长期成长有负面效应的东西。”
这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对于自控力差的人来说,
能获得短期的东西简直就是灾难。
比如打游戏、刷短视频,
“你会不自觉地深陷其中,
动动手指就能获得极大的,
全然不知时间已经慢慢流逝。
但这种消耗型娱乐,
对于你的长期成长来说,
不仅一点用处都没有,
还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极端和偏执。”
12
2、多读书。
多读各种不同说法、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书。
读的书越多,
对事物的鉴别力就会越高,
至少会变得不那么盲从,
知道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
不那么容易轻信。
罗翔老师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
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
因为知识越贫乏,
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
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13
3、关注一些自己很不喜欢的人。
刘瑜教授说得好:
“我们应该强迫自己,
去关注至少10个到20个自己很不喜欢的人,
尽量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人里面比较有水平的。
如果你把眼光聚焦在那些最不堪的言论上,
的确你发现对方怎么那么傻,
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骄傲,
告诉自己说,
我不仅能用那些最不堪的言论、最不堪的人,
来挑战我的智识(智力见识知识)。
我还愿意去关注对方言论里对立阵营里,
最优秀的那一批人在说什么在想什么,
你就有可能从这种虚拟的对话里面,
获得自我成长的机会。”
14
所谓成长,
其实就是对内消除傲慢,
对外消除偏见的自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