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国语言体系中,呼唤母亲的发音几乎都一样——MAMA。普天之下襁褓中的婴儿,在人世间学会的第一个词也都一样——妈妈。“妈妈”这个词,永远触动心弦,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亘古不变。
今天是5月14日,5月的第二个周日,也就是母亲节,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您有自己的好主意了吗?
母亲节的由来
Mother's Day
西方的母亲节传统起源于古希腊。每年1月8日这天,古希腊人向众神之母瑞亚(Rhea)致敬。瑞亚最出名的故事,是诞下并设法保护了自己的孩子——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这些大名鼎鼎的奥林匹亚诸神,因此有“众神之母”“母亲神”的美称。古罗马人延续了古希腊人对“众神之母”的崇敬,节日的庆祝活动规模日渐扩大,常常持续三天之久。可惜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败,该节日也湮灭于历史之中。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日作为母亲节。当时的一些穷人家会把孩子送去贵族家里寄宿帮佣,每年大斋节的第四个周日,主人会给住家仆人放一天假,鼓励他们回家和母亲团聚,这一天又叫省亲星期日 (Mothering Sunday) ,也可以视作母亲节。之后这个节日在欧洲逐渐普及。
现代意义的母亲节则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费城人安娜·贾维斯。贾维斯的妈妈查韦斯夫人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美国南北时,查韦斯夫人照料了不计其数的伤员,也见证了许多年轻生命的告别。1876年,南北刚结束,查韦斯夫人在美国国殇纪念日发表演讲说:“内战中失去了多少士兵,就有多少母亲为之心碎,这些母亲是伟大的——希望将来能有一个纪念母亲的节日,纪念她们所奉献的一切,不光为家庭,也为社会。”她祈祷:“但愿在某处、某时、某刻,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以及全世界的母亲。”
1906年5月9日,查韦斯夫人不幸去世,在次年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这是查韦斯夫人生前服务了20多年的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1908年,教堂宣布查韦斯夫人的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查韦斯夫人
贾维斯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去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如今的母亲节,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超过80个国家和美国一样,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过母亲节,不过也有例外的,如阿根廷是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黎巴嫩是春天的第一天,南非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西班牙与葡萄牙是12月8日纪念圣母玛利亚的日子,埃及是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
“母亲节”的概念是由中国港澳台地区进入内地,并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渐被中国民众接受。现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虽不是法定节假日,很多中国人也会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样,选择在这一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中华母亲节
Mother's Day
不过,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源自美国的母亲节并非这个节日唯一的版本,虽然“母亲节”是一个晚近才被提出的概念,但中国一直都有纪念母亲的传统。
若从源头追溯,“中华母亲节”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人类始祖”女娲。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捏土造人,还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被华夏民族视为创世母亲,在山西、河北、甘肃等地民间至今仍有在“天穿节”拜祭女娲的传统。
另一个中华母亲节的传统据称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释迦牟尼的目连,以“天眼通”看到死去的母亲在饿鬼道受饥饿折磨,于是立即以钵盛饭,借神通力量送给母亲吃,但其母抓饭,刚送到嘴边就化成火炭,无法食用。
目连大哭,向佛祖请教。佛祖告诉目连,凭他一人之力不能奈何必得rewriteword data-id="re95114">得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才能超度母亲使其解脱。佛祖让目连在七月十五自恣日这天,设盂兰盆,备百味饮食供养四方僧众。最终,目连的母亲得以超度。
因此佛教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提倡孝道。由此形成了汉传佛寺一年一度的盂兰盆会或盂兰盆节。佛家信众有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祭祀已经死亡的祖先和抚慰孝敬还在生的母亲的习惯。
发展到宋朝,盂兰盆节的重点开始转变为以素食祭祀祖先和拜扫新坟等,因而由孝亲节变为鬼节。
而中国源自周代、兴起于汉代的古代省亲制度,虽没有将个体的母亲作为节日的焦点,但奉行孝道的儒家文化从不乏对母亲的重视与赞美。历史文化中流传的著名母亲有“孔母授学”“孟母三迁”“徐母大义”“陶母退鱼”“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灵魂背后都站着一位闪闪发光的母亲。
从2004年开始,陆续有学者提出要创建自己的“中华母亲节(Chinese mother's Day)”,并有学者建议可让孟母作为中亲节的形象代表。
之所以选孟母,是因为在众多中华贤母中,孟母优势最大:1、实有其人;2、贤母事迹详实且丰富;3、时间较早,历代留有遗迹供瞻仰;4、家喻户晓,知名度高,影响大;5、教子成效大,其子孟轲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其实,无论是“西方母亲节”还是“中华母亲节”,都是献给母亲的节日,也都同样体现了国人对母亲的爱与感恩。
象征母爱之花
Mother's Day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面前的花瓶中插着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许多人开始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
1934年,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
“康乃馨不会让花瓣掉落,而是把它们簇拥在蕊心,一直到花谢;同样,母亲会把孩子拥在心中,母爱常青。” 贾维斯1927年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为什么母亲节适合送康乃馨,康乃馨也是查韦斯夫人生前最喜爱的花。
其实,早在康乃馨成为母亲节之花之前,中国也有自己的“母亲花”——萱草花。萱草花又名谖草,谖有忘之意,又名“忘忧草”。关于萱草的最早文字记载,来自《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后人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北堂指的是母亲,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以此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因此母亲的居室又被称为“萱堂”,母亲的生日被称为“萱辰”,有时还以“萱草”借指母亲,母亲别称“萱亲”。
康乃馨(左)萱草花(右)
元末明初高士王冕品格高洁,对母亲也非常孝顺,他有两首咏北堂萱草诗,流传至今:
《墨萱图二首 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墨萱图二首 其二》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值此母亲节之际,祝愿天下母亲节日安康、福寿绵长!
编辑丨北方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