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疫情资讯 >内容

曾是中国“顶尖”大学之一,却遗憾错失985,这所最常被“忽略”的211正在低调前行

2023-12-25 17:02:45来源:
导读原标题:曾是中国“顶尖”大学之一,却遗憾错失985,这所最常被“忽略”的211正在低调前行求新求真,务实向上,光明的未来不在虚无之境,而...

原标题:曾是中国“顶尖”大学之一,却遗憾错失985,这所最常被“忽略”的211正在低调前行

求新求真,务实向上,光明的未来不在虚无之境,而是在这群人的脚下。

彩云之南,常春之地。这里繁花似锦、山水秀丽,不仅遍地是美景,还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温暖家园。

在享誉全国的“春城”昆明,有这么一所学府,面朝翠湖,盘踞一方,走过一百年的光辉岁月,以独特的方式撑起中国西南的高等教育事业。

它就是被称为“云南第学”,常年位列“中国最美大学”排行榜的211高校——云南大学

始于东陆,辐射西南

云南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昆明,是教育部与云南省“省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被列入“211工程”建设高校和第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因为地处中国最西南的省份,经济支持和地域优势较为有限,云大经常在各大顶尖211的盘点中被大众忽略。

然而,在百年前,云大诞生之时,它曾有过许多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

风起东陆,酝酿鲲鹏。翠湖畔,曾是明清贡院的所在地,风景秀丽,书香氤氲,云大最初的校址,就选在这里。

上世纪初,革命之风吹遍全国大地,为了传播新文化、提高高等教育的建设水平,全国各省份亟待建立起能够撑起教育重担的高等学府。

1922年,云南督军唐继尧选中了这一片学习的“风水宝地”,自己捐款旧滇币壹拾万元,又从政府拨款,建立了私立东陆大学。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东陆大学在云南逐渐拔节成长,迎风展翅。

1938年,在老校长熊庆来的大力推进下,学校最终从省立改为国立,定名为国立云南大学,从此一路扶摇直上,翱翔九天。

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云南大学的发展颇为迅速,在海外的声誉也稳定爬升。

它是美国国务院指定中美交流留学生的5所大学之一,还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最著名的15所大学之一

熊庆来对云大的贡献不止院系的增设和学科的完善,他慧眼识珠、求贤若渴,以开阔的胸襟广纳英才,让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得以在此安心耕耘。

那时候的云南大学,可谓群英荟萃——

出身寒微的华罗庚,曾被熊庆来邀请去云南大学任教授课。在西南联大刚搬迁至昆明时,熊校长带领着云大鼎力支持西南联大的建设,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也到过云大演讲。

纵观云大百年,还有社会学家吴文藻、费孝通,滇缅公路的建造者李炽昌、段伟,植物学家戴永年……他们一起,成为了云大百年星空中闪烁的繁星。

尽管50年代因为院系调整,云大有许多强势学科被划分出去,但它依然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道路,保留了深厚的学术传统。

迈进新时期,走向新时代,云南大学继往开来,步伐坚定向前:

1978年,云南大学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云大首批被选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成为国家第一批的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又在2022年蝉联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今年,既是云大建校百年的纪念年份,也是云大人回望来时路、奋蹄再向前的里程碑式年份。

在一众优势各异的高校的激烈竞争中,云大能够取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靠的不仅是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有独具院校特色的学科布局。

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如校歌中所言,云大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受到云南山林灵气的滋养,产生许多地域上的特点。

正如兰大学子经常被问是不是骑着骆驼上学的,云大学子也经常被人调侃是不是人手一本“大象驾驶证”,靠着亚洲象驰骋森林小道。

提起这个广为人知的梗,云大学子可能会习以为常地咧嘴一笑,顺着话说:

“我们不止能骑大象上学,还能骑孔雀,上课无聊了还能摸小熊猫。”

别惊讶,虽然云大人真不骑大象上学,但他们校园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紧邻山水的地理位置,经常会有许多动物“同学”在校园里漫步,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孔雀、小熊猫等动物,在这里经常被偶遇。

同样得益于云南复杂多变、生物丰富的环境,云南大学一直以来在生物、生态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学术基础和研究环境,尤其生态学领域在国内卓有声誉,被列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一代又一代的云大生态人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我国西南地区的河流、雨林、动植物与多物种保护之中,保护了许多如亚洲象等动物的栖息地。

如今,云大生态学有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取得一系列全国领先的成果。

除了独特的生态环境,云南的人文环境也孕育了云大具有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比如与生态学并列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民族学。

云南居住着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当年,建国初期进行民族区分和普查时,云南就是工作选点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现实的需要和学者们孜孜以求的学术理想驱动下,云南大学的民族学与社会学一起蓬勃发展,学科实力十分雄厚。

在民族学方面,21世纪初,云南大学有140多名师生参与到云南民族调查之中。他们跋山涉水、不畏艰辛,在实地的田野调查中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出版了400万字的调查成果。

在社会学方面,中国社会学领域的泰斗费孝通先生曾在云南大学讲学,创立了燕京-云大社会学工作站, 陶云逵、许烺光、瞿国祖、林耀华等学者云集于此,被称为“魁阁学者”,为中国乡村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百年来,云大人一直凭持着“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精神,不断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已建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目前,云大已形成文、理、工、管理、史、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格局。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在学科评估中生态学与民族学都是A类学科,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尽管近年来云大经常因为地域较难实习就业、优势学科较为冷门等原因而被许多人忽略,但它在“沉寂”中依然在默默地走自己的道路,争取扬长避短,重铸昔日荣光。

有风的地方

云南大学的美景与美食,已经成为云大的标志,每当校友们提起这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校园记忆时,总会感慨万分。

春花秋月,夏木冬雪。在云大里,四季之景都有动人之处,等待着学生们去自由探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日里,和风细雨,清风吹落云大绚烂的樱花,每一个走过樱花树下的学生,都能够欣赏一场樱花雨。

除此之外,桃花、海棠等百花齐放,将校园点缀得色彩缤纷。

秋天,云大学子们也有秋日盛景,他们常常呼朋唤友,结伴漫步在银杏大道上,感受满目金灿灿的秋日气息。

云大的美景在昆明早已远近闻名,被誉为“昆明人民公园”。今年云大重新对外开放之后,每天接待外来参观人士超过3000人次,预约通道十分火爆。

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云大的建筑也独具特色,显示出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云大学子们提供了舒适的校园生活环境。

云大依山傍水,地势起伏大,有人戏称在云大读书就是一张“重庆体验卡”,天天运动量都能达标。

比如,要登上云大的地标性建筑会泽院,得经过段又高又长的台阶的考验。那段台阶被称为“九五台阶”,又称龙门道,听起来十分霸气。

云大九五台阶刚好有石阶95级,《易经·乾卦》里说道,“九五·龙飞在天”,这个特殊的台阶数量象征着学术在云大人心中的的至尊地位。

登上阶梯后,方能抵达会泽院。它是东陆大学时期的老建筑,采用了法式风格,色彩柔美、质朴大气,费孝通、冯友兰、顾颉刚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任教。

云大令人羡慕的,可不止校园环境,学校里面的美食也堪称一绝。

曾经,云大专门建起了一个占地30亩的玫瑰园,很多人最开始以为它纯粹是为了供师生观光。

没想到,那些盛开的玫瑰花被食堂师傅们做成了各式各样的玫瑰盛宴——

玫瑰鲜花饼,玫瑰木瓜水,玫瑰山药泥,玫瑰甜酒……那些摆盘精致、芳香四溢的玫瑰甜品物美价廉,让云大学子们大饱口福。

除此之外,云大的还有一条云集美味的小吃街,在那里,大家可以尝到烧豆腐、烤猪蹄、炸酥肉、烤冷面……足以让学生们在食堂之外也能大快朵颐。

也许,许许多多毕业的云大学子难忘母校,不仅仅是因为它踏实的学风和厚重的积淀,更是那些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

走过校园小道迎面而来的芬芳,夜色幽深与同伴一起学习的辛劳,毕业之时依依惜别的拥抱……

凡此过往,皆为序章。百年时光匆匆而过,传承的薪火延续至今。

或许当云大人毕业后,遇到低谷时刻,那一句歌词,总会在他们心中唱响: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求新求真,务实向上,光明的未来不在虚无之境,就在每一个云大人的脚下。

参考资料:

1、新华网:《这就是,云南大学!》

2、云南网:《生日快乐,云南大学!》

3、昆明发布:《每天游客量超3000人次 重新开放的云大凭啥这么火》

4、云南大学官网

5、云南大学:《不敢直视,云大太美》

6、人类学之滇,民族时报 陈艳:《云南大学“王牌学科”民族学诞生记之一|探索:从历史中蹚出的“学术报国路”》

7、云南省教育厅:《百年云大,生日快乐!》

每日互动

你对云南大学

印象最深的是?

评论区告诉我~

//

更多好看的

你“在看”我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