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供应链的转运节点,港口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双碳”背景下,绿色港口建设重任在肩。
“大块头”要有“大担当”。当前,年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的宁波舟山港,含“碳”量几何?
大港大城大叙事背后,一些细节或许更能让我们看清绿色“碳”素的价值。
看不见的“黑煤港”
在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海风拂面,不见粉尘,与想象中的“煤港”大相径庭。
作为华东地区煤炭物流体系的重要枢纽,这里的煤炭作业,一共分几步?工作人员总结为“翻、堆、取、装”。曾经,每个环节都是煤灰飞扬。
“不过,那早已是老黄历了!”在港区F5堆场,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笑声爽朗。
这里正上演一场“流水”作业——沿着场地边缘一眼望去,一整列高压喷枪和巨大的射雾器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对着小山一般高的煤堆喷洒,飞舞的小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一道彩虹……
要想不让煤起尘,离不开高压喷水、地面硬化,再加污水处理。这里头“门道”不少,喷水要均匀适量不浪费,煤堆场硬化改造要做到系统维修方便,满足生产业务的同时还要减少煤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此外,针对喷淋后的废水,还需要高效利用。
这些要求曾被许多人称作“既要又要还要”,可宁波舟山港偏偏自我加压,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回答,不仅实现了,而且实现得好。
去年8月,镇海港区煤堆场硬化项目开工,今年4月20日,项目通过交工验收。16块煤堆位及周边杂煤场顺利改造为钢筋混凝土堆场,改造面积约9万平方米。
镇海港区已在煤炭区域建成2套污水处理系统,推动实现港区中水回收高效利用再升级。废水经过分离后,又可用于煤炭堆场喷淋和道路洒水。今年港区已回用处理污水90余万吨,相当于2100名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
“闻得出”的大数据
向东是大海。
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举目眺望,桥吊林立,巨轮穿梭。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背靠长三角经济圈,面向太平洋主航道的宁波舟山港,拥有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超200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超120个,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节点。
“以前,运货的集装箱卡车,装卸的龙门吊、堆高机,还有牵引用的拖轮等,哪一个不烧油,哪一个环节不是碳排放大户?”宁波舟山港集团技术与信息管理部高级主管颜明东回忆。
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扭转。近三年来,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增长7.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6.1%;与此同时,碳排放强度却在稳步下滑。
放眼整个宁波舟山港,“吐碳”环节越来越少:传统柴油逐步被岸电替代,改造完成400余台传统柴油动力龙门吊,每年节约用油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8万吨;电动集卡与自动换电站司空见惯,目前已投用241辆电动集卡,投用业内首座智能换电站;燃油集装箱卡车逐步“退役”,LNG集卡、氢能集卡陆续上岗。此外,还在港口作拖轮开展试点,投入业内首艘双燃料拖轮,年用气量近500吨。另外还有一艘油电混合拖轮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即可投用。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港区里走一圈,空气里都是‘数智赋能绿色发展’的味道。”宁波舟山港集团相关负责人打趣道。
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