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打工人”
纪念达·芬奇忌辰504周年
提到列奥那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Madonna Lisa)》,它作为镇馆之宝如今被安置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最大的展厅Salle de États中,那抹神秘的微笑每天吸引着至少三万名全世界慕名而来的观众。
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身处文艺复兴时代的他拥有远超于当时时代的思想、认知与远见。旺盛的求知欲、充沛的精力与孜孜不倦的努力使达·芬奇在绘画领域之外的机械工程、解剖、建筑、数学、天文地理气象等学科也都有所建树,他的探索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有体系、有计划地深入研究。今天是他的504周年忌辰,在此之际,我们一同回顾这位传奇天才的丰富人生。
《蒙娜丽莎(Madonna Lisa)》(丽莎·盖拉尔迪尼肖像,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的妻子),约1503-1519,木板油彩画,79.4×53.4cm,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法国巴黎,图片来源于卢浮宫博物馆
01
探寻自我 发现兴趣
1452-1477
达·芬奇于1452年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小镇芬奇(Vinci),他是农民妇女卡特琳娜与法律公证员瑟皮耶罗·达·芬奇(Piero da Vinci)的非婚生子。作为私生子的达·芬奇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学院教育。在达·芬奇留下的手稿集册中最大的一部——《大西洋古抄本(Codice Atlantico)》中,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并不能熟练地掌握拉丁语的拼写与运用。
《阿莫谷(Paesaggio con fiume)》,约1473,纸本素描,19×28.5cm,现藏于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图片来源于乌菲兹美术馆
《阿莫谷》是达·芬奇已知的最早的绘画作品,描绘了他童年时期熟悉的意大利托斯卡纳山区。
1460年代中期,青少年时期的达·芬奇随家族迁往意大利佛罗伦萨,佛罗伦萨作为当时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各种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科学主义思想在这个商业繁荣、文化灿烂的城市相互碰撞。
1470年左右,他进入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家、雕塑家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的工作室成为学徒,学习油画、雕塑、壁画等绘画技巧。在这里先后走出过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佩鲁吉诺(Perugino)、多米尼克·吉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等艺术。
在工作室期间,达·芬奇的绘画天赋很快显现,并被委以重要任务——在一幅名为《受洗(Battesimo di Cristo)》的画作中描绘一位天使(画面左一),他对人物的生动的表现力与炉火纯青的绘画技巧已然在他的老师之上。
《受洗(Battesimo di Cristo)》,约1470-1475,坦培拉、木板油彩画,177×151cm,现藏于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图片来源于乌菲兹美术馆
这个时期的达·芬奇已经有能力以独立画师的身份为客户定制肖像绘画,1474年至1478年期间,达·芬奇创作了《女人肖像(Ritratto di Gnevara de’Benci)》,这幅画作与之后著名的《蒙娜丽莎》的构图相似,人物形象真实、自然且优雅,发丝细腻,在自然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以空气透视法描绘的远处风景宁静平和。
《女人肖像(Ritratto di Gnevara de’Benci)》,约1474-1478,坦培拉、木板油彩画,38.8×36.7cm,现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华盛顿,图片来源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02
重振旗鼓 彳亍前行
1478-1495
1478年,达·芬奇在佛罗伦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三年后,他获得了一项重要的公共委托工程,为圣多纳托阿斯科普托教堂(San Donato a Scopeto)绘制祭坛画《博士来拜(Adorazione dei Magi)》。他为这项工程绘制了大量画稿,其中一份较为完整的草图现藏于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
画面中,达·芬奇描绘了一个复杂的人物群像构图——以手抱幼年耶稣的圣母为中心,博士们则以半圆形状排列跪拜,神态生动、动作自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该作品强调了达·芬奇一贯推崇的绘画的自然性、真实性、自由性。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压力、绯闻缠身、情感困扰等原因,达·芬奇并没有如期完成此工程。
《博士来拜(Adorazione dei Magi)》,约1482,木炭画、水墨水彩、油画,244×240cm,现藏于乌菲兹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图片来源于乌菲兹美术馆
这一年,达·芬奇离开了佛罗伦萨,前往米兰谋求更大的职业发展。他通过自荐信向当时的意大利摄政王米兰公爵卢多维克·斯福尔扎(Ludovico Maria Sforza)寻求工作。自荐信里,达·芬奇提到自己拥有工程制造、军备设计、建筑规划等能力,仅仅在最后提及了自己还擅长绘画与雕塑。
他在米兰收到的第一份公共项目的委任工作是为圣母无罪兄弟会(confraternita della Immacolata concezione)绘制一幅放于圣·弗朗西斯科·格兰德教堂(Chiesa di San Francesco Grande)的圣堂画。这幅圣堂画有两个版本,第一版现藏于卢浮宫,画面整体色相偏暖,构图为稳定的三角形,圣母在画面中心,达·芬奇运用标志性的明暗对比的绘画技巧将人物刻画得自然灵动,远处的风景使用了晕染效果的薄雾法;第二版是达·芬奇与助手合作完成,它与前一版极为相似,相同的构图方法,色相偏冷,画面右侧的天使乌列的手势动作略有改变,这版《岩间圣母》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岩间圣母(Vergine delle Rocce)》第一版,约1483-1486,木板油彩画、坦培拉,198×123cm,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法国巴黎,图片来源于卢浮宫博物馆
《岩间圣母(Vergine delle Rocce)》第二版,约1491-1508,木板油彩画、坦培拉,190×123cm,现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英国伦敦,图片来源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达·芬奇在接受公共项目工作委任时,也在进行个人肖像画的创作。他在1488年之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相继创作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抱貂年轻女士肖像(Dama con l’ermellino)》、《贝尔·费罗尼埃(Belle Ferronnière)》等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具有极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风格,达·芬奇对光线的研究在画面中展现无疑。
《抱貂年轻女士肖像(Dama con l’ermellino)》,约1488-1490,木板油彩画,54.8×40.3cm,现藏于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Muzeum Czartoryskich),波兰克拉科夫,图片来源于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
《女士肖像(曾被错误地称为Belle Ferronnière)》,约1490-1497,木板油彩画,63.5×44.5cm,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法国巴黎,图片来源于卢浮宫博物馆
在发展艺术事业的同时,达·芬奇开始对动物飞行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想通过分析蝙蝠、鸟类的运动方式完成人类飞行的畅想。他留下了数百张飞行器的图纸,其中之一描绘的是使用人力旋翼将自身提升到空中的机器,该设计在后来演变成我们所知的直升机的一种设备。
扑翼机飞行器设计图纸,约1485,纸本水墨,现藏与法兰西学院图书馆,法国巴黎,图片来源于法兰西图书馆
几年后,达·芬奇又获得了为斯福尔扎公爵的父亲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Francesco Sforza)铸造有史以来最大的青铜骑马雕像的工作。他将其艺术和工程知识运用在这项工作上。
达·芬奇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感觉。”在这项工程进行期间,他对马匹的进行了解剖与深入的研究,并把解剖和研究文字记录在他的笔记中。在雕塑制作阶段,他制作了一个大于常规马匹三倍大小的黏土模型。
马头模型创作研究手稿(Cavallo di Leonardo),约1491-1494,纸本,现藏于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西班牙马德里,图片来源于西班牙国家图书馆
然而,青铜马匹到浇筑步骤时,法国国王查理八世(Carlo Ⅷ di Francia)发动了对米兰公国的侵略,这导致原本计划使用在马匹雕塑的75吨的青铜被用在了制作武器大炮上,这项工程就此搁置,马匹的黏土模型也在中被毁坏。后人根据达·芬奇的手稿将马匹青铜像复原,如今安置在米兰赛马场外部。
青铜马匹雕塑,雕塑现安置在米兰赛马场外部,意大利米兰,图片来源于米兰赛马场官网
03
技法趋于成熟 旷世奇作诞生
1495-1499
骑马铜像工程同期,公爵还委派了达·芬奇其他的工作,其中就包括为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绘制壁画《最后的晚餐(Ultima Cena)》。
为了能够画出心中最完美的作品,达·芬奇延续了从佛罗伦萨开始的对人体的巨大兴趣,他曾声称自己解剖过30具尸体,并在解剖手稿中写下:“正如托勒密把大宇宙分为若干区域,我也将人体这个小宇宙分为若干部分,从不同侧面说明其功能,把描绘人体的全图明摆在你眼前,就各个部位分析其运动能力。”丰富的解剖学知识为他描绘人物形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维特鲁威人》,约1485-1490,纸本水墨,现藏于美术学院美术馆,意大利,图片来源于美术学院
在《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中,焦点透视法的运用使观看者可以感觉到画中场景向外的自然延伸,纵深感强。壁画题材取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画面人物以“一”字的构图形式排开,耶稣处于画面的正中,双手摊开,神情镇定,他刚刚向门徒们诉说自己将会被人出卖并且遭逮捕的消息。画中共有12个门徒,他们每个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瞬间的惊愕、愤怒、恐惧等神情被达·芬奇用画笔生动地描绘出来。
这幅壁画被后世认为是文艺复兴极盛时期的起点。它汇集了众多科学家、艺术家等对世界、自然进行探索的研究成果,透视法、光影法、比例法、构图法等当时前沿的科学理论。
达·芬奇没有使用中世纪被广泛使用的湿壁画颜料,他将自己发明的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运用在这幅壁画中,遗憾的是,颜料未能与修道院墙面相融合,在接下来的50年内,画面剥落严重,后人对此幅巨型作品进行了多次的修补与复原。这幅旷世杰作如今依然静静地呈现在意大利米兰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的食堂中供世人观看。
《最后的晚餐(Ultima Cena)》,约1495-1498,油彩、坦培拉湿壁画,460×880cm,现藏于米兰圣母玛利亚教堂的食堂(Refettorio di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意大利米兰,图片来源于米兰圣母玛利亚教堂
04
战乱频发 被迫流浪
1499-1508
因战乱,达·芬奇离开了米兰,辗转前往。他受政府雇佣设计实施了一些水利工程、公共设施建设。在的时光,达·芬奇无法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因此他于1501年返回了20年未曾踏足的佛罗伦萨。
回到佛罗伦萨后,达·芬奇受雇于当时的意大利领导人切萨雷·博吉亚(Cesare Borgia)进行建筑工程与军械设计的工作,他在城市中做了一些土地测量、堡垒修建与地图绘制的项目。并跟随,亲身经历了当时最血腥、残酷的战役之一“反击乌尔比诺”。
离开战场后,达·芬奇继续进行公共项目的艺术创作,如对旧皇宫的改造与一些壁画的绘制工作,但由于颜料选择的失误,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并未完成与保存下来,绘画稿纸也尽数丢失。同时期,被后世所敬仰的《蒙娜丽莎(Madonna Lisa)》开始动笔,艺术家本人在之后的数年间多次对这幅作品进行涂抹润色。
在佛期间,法国路易十二国王多次邀请达·芬奇回米兰为其工作。1508年,达·芬奇回到米兰,相继完成了前文提到的祭坛画《岩间圣母(Vergine delle Rocce)》的第二版,《圣安娜、圣母、圣子与羊羔(Sant'Anna, la Vergine e il Bambino con l'agnellino)》等画作。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绘画技法与美学理论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变得更加娴熟。他也在此期间完成了一些城市地质、水文和城市规划的工程项目。
《圣安娜、圣母、圣子与羊羔(Sant'Anna, la Vergine e il Bambino con l'agnellino)》,约1501-1513,木头油彩画,168×130cm,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法国巴黎,图片来源于卢浮宫博物馆
05
人生最后旅程 专注兴趣研究
1514-1519
随着法国战败退出米兰,达·芬奇又踏上新的“求职”之路,他离开米兰前往罗马。在那里,达·芬奇继续着自己的光学、机械、科学、几何等研究,并响应教皇号召,从事绘制壁画、塑像雕刻等工作。
1517年达·芬奇又应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François d'Angoulême)的再三邀请,动身前往法国。在法国的时光,他做了一些建筑设计与城镇规划的工作,甚至在几次贵族盛典上向众人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装满鲜花的可自动行走的机械狮子。
在最后时刻,达·芬奇的右手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麻痹症状,但他依然对多年来深耕的科学研究充满孩童般的热情。1518年,达·芬奇手稿中出现一行“汤变冷了”的文字,在那个遥远的时空,他放下案牍上的研究,如往常一样进入日常生活的维度。这行字是世人已知的他写下的最后一行文字。
弥留之际,达·芬奇立下遗嘱,他希望安葬在圣菲奥伦蒂诺教堂(Saint-Florentin in Amboise)。1519年5月2日,这个永远充满活力和对科学有无尽探索热情的天才在克劳斯·吕斯城堡(Le Château du Cols Lucé)永远地闭上了他不知疲倦的双眼,享年67岁。
出品人:董瑞
编辑:Tina Xu
撰文:洪远
版式设计:宋贝贝
审校: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