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第一次离开家,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妈妈们可能会有种“集体失恋”的感觉。
的确,那个在襁褓中的小婴儿,对自己无比依恋的小宝宝,如今也要迈出独立的第一步,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妈妈们这种失落的感觉,可能会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慢慢加深。因为,孩子似乎真的和自己越来越远,交集越来越少。
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回到家,熟练地“啪”关上房门,留下一个瞬间的背影,娟娟的心里是五味杂陈。
儿子在她的印象中,还是那个每天喊几百遍“妈妈”的小男孩,一转眼,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
但是娟娟发现自己和儿子的“交集”越来越少,每次吃饭孩子总是不愿意和多说话,匆匆扒拉几口就回房。
她原以为这是所有母亲的必经之路,毕竟有句老话说“儿大不由娘”。但是当她偶遇自己多年未见的初中同窗时,才发现自己作为母亲,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面做错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娟娟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初中老友。在交谈后娟娟发现,她俩的孩子非常巧合地在同一年出生,如今都上了初中,且都是男孩。
但是她们之间有很大的一点不同,那就是老同学和她的儿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几乎处成了朋友。
娟娟看着老同窗的儿子搭着妈妈的肩膀,两人一同说笑,心中不免失落万分。娟娟想到,自己和自己儿子之间,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过这样温馨、轻松的交流的场景了。
都说女儿是“小棉袄”,儿子则是透风的“皮夹克”。那么为何老同学的“皮夹克”保暖程度比自己的高上许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会和妈妈变得疏远,不再亲近。
尽管孩子处在叛逆期,追求自我,有些妈妈依旧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妈妈们是怎么做的呢?
孩子长大之后依旧能够“和妈亲”,多半是因为妈妈们做对了这几件事
第一件事:学会征求孩子的意见
有些妈妈会认为,孩子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自然得听自己的。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妈妈很强势,可能并不会觉察出亲子关系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当孩子长大之后,妈妈如果还是非常独断,强势,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听自己的,那么孩子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
在孩子之大之后,妈妈们如果想和孩子维持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要学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孩子的意见也有意义。
有些妈妈喜欢将这样一句话当成口头禅:“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别掺和。”殊不知,这是在打击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很容易和父母疏远。
因为,孩子长大后的表现是父母行为的缩影,孩子疏远父母的时候,孩子对父母感到厌烦的时候,他的心中可能是这么想的:“我的事情,你们别掺和。”
第二件事:学会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
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做妈妈的学会放手的过程。成长中的孩子就像是一只雏鹰,等他羽翼丰满,他对于自由的天空有着他的向往。
这时候,妈妈们要做的不再是给予更多的保护,而是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的空间。
不过很多妈妈们难免会“玻璃心”,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在自己的保护下,会受伤。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惧怕的并不是受伤,并不是跌跌撞撞,而是妈妈们对自己无止境的唠叨,不信任。
当孩子想要独立翱翔于天际的时候,妈妈们尽管心中会有担心,但是最好也能把这份担心收藏好。因为在这阶段,妈妈们的信任、放手,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一份成长礼物。
第三件事:学会尝试和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妈妈们回想一下,当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多数是情感上的。
而当孩子进入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了学习任务之后,我们和孩子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功利化”,重结果,越来越看重孩子每天学习到了什么。
其实不管孩子处于哪个成长阶段,他都需要来自父母情感上面的关怀,因为他有情感上面的需求。
因此,想要孩子长大之后依旧和自己亲近,无话不谈,妈妈们就要尝试和孩子多进行情感上面的交流,不要总是询问孩子学到了什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捕捉到孩子情感上面的需求点。
写在最后
和孩子相处,有很多需要“讲究”的地方。妈妈们如果一门心思地为孩子付出,却没有关注孩子的需求,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不再和妈妈亲近。
想要和孩子保持良性的亲子关系,妈妈们一定要做好以上几件事,这样能跟孩子相处的更好,关系也会更亲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