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锚定“算存运”全国第一梯队 力争打造3至5家百亿头雁企业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
日前,《湖北省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湖北力争到2025年成为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建成全国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发展的核心区。
今年7月,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这是华中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开放创新平台。目前,湖北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规模为750亿元,大数据发展水平位居中部第一。立足这样的产业基础,湖北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湖北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规模要翻一番,突破1500亿元,占全国规模总量的10%以上,算力、存力、运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支持湖北算力产业发展,需要实打实的奖补政策,为此,《行动方案》指出要将省内全自主算力服务器纳入省级“三首”奖补范围。湖北还对算力软件、算力服务器研发、应用场景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等都配套了奖补措施。
每年培育2家上市后备企业
算力泛指计算能力,是计算速度、计算方法、数据存储能力、数据传输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集合。算力大小往往代表数据处理能力的强弱。
截至目前,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围绕算力枢纽节点建设130条干线光缆。算力应用广泛深入到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正向纵深推进,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据测算,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GDP增长。
在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算力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算力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今年7月,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这是华中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开放创新平台。
湖北是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地区,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地理中心和网络中心。近年来,湖北积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推进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创建工作。目前,湖北已建成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一期)、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武汉超算中心等算力集群,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规模为750亿元。
《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应用场景推广行动,通过一系列应用场景的升级、挖掘、落地,让应用走向“实用”“好用”。在产业规模上,2023年达到1000亿元,2024年达到1200亿元,2025年突破1500亿元。
产业要倍增,头雁不可少。《行动方案》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3至5家规模超100亿元的领军企业,培育20家规模10亿元的龙头企业,每年培育2家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的发展目标。打造梯级培育体系,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国信科、长江存储、华为武汉研究所、长江计算,围绕网络器件、计算芯片、计算终端、云服务器等方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支持三峡长电、讯飞华中、小米科技,加强大规模数据采集、高容量存储等研发和应用。
5000万元“算力券”补贴中小微
为算力、存力、运力全面提升,跻身全国第一梯队,《行动方案》提出,打造以武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算力中心、宜昌中部存算一体枢纽为支撑的“双中心”格局,争创“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在重点区域布局建设国内领先的E级智算中心、超算中心,并引导湖北全省新建数据中心在宜昌集中落地,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对建成后辐射带动较强、示范效果突出的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分档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奖补。
宜昌点军区借助三峡绿电资源,目前已建和在建人工智能算力规模达到500P,是华中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湖北点军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继续引进曙光、浪潮、燧原、阿里等算力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全国规模最大、样式最多的人工智能算力集群。
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指出要将省内全自主算力服务器纳入省级“三首”奖补范围。湖北提出对建成后辐射带动较强、示范效果突出的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补助;每年湖北还将发放5000万元的“算力券”(上云券),让中小微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低成本购买这些骨干企业的优质算力。
湖北省发改委创新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还将对承担国家部委重点算力技术研发项目的企业,按照研发投入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配套奖励,同时,对算力软件、算力服务器研发、应用场景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等都配套了奖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