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江边,绿意葱茏、白鹭翩跹。
在距离长江岸线约300米处,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在暑期迎来“客流小高峰”。不时有市民群众、学校师生来到这里开展普法教育、亲江护江等一系列活动。
作为长江大保护转型蝶变的“亲历者”,这座展示馆由沿江拆除的第一家化工企业常隆化工旧址改造而成。3年前,从此处远眺,目光所及还是林立的化工企业、扎堆的船,如今已经完全被水清岸美的滨江生态廊道取代。
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25.8公里,全部位于常州高新区,曾经是功能布局最全、化工围江特征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高新区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重现碧波浩淼的美好生态画卷。
★累计投入超100亿元,关停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8家,在全区累计关停化工企业122家,实现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清零”;
★沿江岸线5公里廊道生态复绿,累计复绿超3300亩,生态岸线跃升至80.6%,位列全省第一;
★清理渔港码头全部245条渔船,累计118户、369名渔民上岸安置、社保全覆盖。
晴江秋望常州岸,沿江产业转型蝶变。随着中简科技、新创碳谷、合全药业等一批领军企业相继落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新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滨江新材料产业园各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销售收入从2019年的414亿元增至2022年的580亿元,亩均实缴税收从11.1万元增至36.7万元,成功摘得极具含金量的全国“智慧化工园区”“绿色化工园区”双称号。
如今,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后的滨江沿线,潮平两岸阔、处处荡清波。江豚、娃娃鱼等一批珍稀鱼类重现长江。小鸦鹃、戴胜鸟、黑翅鸢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也在长江生态廊道安家。常州市“城市滨江北外滩,市民亲江零距离”入选全省首批12个“生态文明建设典型”。
修复涵养,沿江“合唱”绿韵悠扬;资源盘活,高效利用再生金。常州高新区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2021-2035年)》,形成“七位一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流程、全闭环操作办法。目前已完成11个项目755亩指标调剂置换,全部用于保障区内重大产业项目,以港口转型倒逼产业升级,打造中轴崛起、跨江融合的桥头堡。
走进位于龙虎塘街道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M3车间,主力出口产品210光伏组件正加紧生产中。今年一季度末,该组件累计出货量已超过65GW,居全球第一,并获得了全行业首个通用LCA认证,实现了从生产制造到回收处理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管理。今年,天合光能还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绿色制造荣誉“大满贯”企业。
以龙头企业为示范引领,常州高新区坚定向低碳绿色转型升级,始终把低能耗、高产值导向引入项目招引全过程,以数字赋能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抢占智改数转“新赛道”,累计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优秀场景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53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成绩领跑全市。
与此同时,以太阳能光伏及储能、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风能氢能关键装备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新能源之都核心区”已然成势。
8月18日,399台比亚迪新能源整车“元PLUS”搭载驳船从常州港启航发往海外,这是我市首批直接从常州港出口的新能源整车。港口的提速运转,折射出比亚迪常州基地的旺盛发展势头。自2022年在常州高新区投产以来,比亚迪常州基地整车产量累计突破33万辆,2022年产值达280亿元,成为常州最快跨入百亿级规模俱乐部的工业企业。
一车牵引,全“链”起势。仅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常州高新区就集聚了森萨塔、安费诺、宏微科技等批“专精特新”企业。
预计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突破1200亿元、新能源整车相关产业突破1000亿元。
不断向“高”而攀、向“新”而行,为常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全区集聚了中简科技、宏发纵横、安泰复材、新创碳谷、帝威新材等30多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聚沙成塔”,一批批“高新造”的硬核技术和产品接连问世,支撑起产业链韧性十足、创新链活力四射的“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集群。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常州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五年跨越六个百亿台阶、达到199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21%,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绿色正成为高新区发展的最鲜明底色。
生态价值转换,最终落脚点在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常州高新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生态基底,挖掘生态价值,重塑“三生”空间,擦亮“秀美高新”名片,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秀美高新,让呼吸更新鲜。
蓝天常驻、空气常新,是群众所盼、民生所系。放眼如今的高新区,口袋公园、城市步道、生态湿地随处可见,“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绿肺”体系,已成为市民欣赏旖旎风光、休闲小憩的好去处。
立秋已至,暑热未尽,新龙生态林5000多株水杉高大挺拔,林荫层层叠叠,成了绝佳的避暑胜地。今年以来,新龙生态林举办了多场音乐节,吸引近8.5万青年乐迷齐聚常州,实实在在拉动了全市旅游消费。
目前,全区累计建成94个公园绿地、133公里绿道,绿地面积超4万亩,绿化覆盖率达39.63%,2022年PM2.5浓度降至34.5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五年来下降32.1%,数据的鲜明对比,折射的是高新区生态之变。
秀美高新,让水系更优美。
常州高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近年来,在国家“引江济太”工程指引下,高新区以新孟河清水廊道建设为主抓手,启动水环境全域综合治理,打造“通江达太”的生态水网。
随着河流生态的修复,沿江村落再现水韵江南的秀美风光,东南村、南兰陵村等美丽乡村成为最美“网红”村落。
经过持续开展的底泥清淤、河道拓浚等一系列治理行动,常州高新区的水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8个国省考断面连续六年保持优Ⅲ比例100%,优Ⅱ比例提升至75%,河畅水清、鱼翔浅底、白鹭翩飞、野鸭游弋的生态画卷在高新大地上徐徐铺展。
秀美高新,让生活更低碳。
实现“双碳”目标,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要加快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重塑生活方式。建设常州高铁新城过程中,零碳未来城市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推动生态与价值完美邂逅、共生共融。
通过已实施的中水综合利用工程,常州高新区把从江边污水处理厂接管处理后的中水,输送至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以热交换形式提取冷热能量,输送至千家万户,预计年减少碳排放超8万吨,相当于新增800公顷阔叶林。
“低碳”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习惯和理念。高新区不断提升新能源使用便利度,推动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规模化应用,五年来全区备案光伏项目合计装机容量累计超310兆瓦,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见桩率、光伏电池见板率持续提升,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已成为新风尚。
坚定践行“两山”理论
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工程
常州高新区
不断擦亮“秀美高新”名片
重现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努力走在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更前列
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
美丽常州“工笔画”
贡献高新力量
来源:常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