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媛
这两天,山西晋城备受关注。
先是4月9日,“晋城环保发布”官微,发布关于禁止露天烧烤的通知,称违者将予以处罚。在引发舆论热议后,4月10日,官微将此篇通知删除。有媒体记者采访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已经有人通过局长信箱举报过此事,领导已经分配至大气科处理。进一步询问后,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领导正在讨论,至于是否会做出调整并不清楚。
在晋城发布的禁止烧烤通知中,管控措施不可谓不严厉。按照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晋城市城区建成区范围内(小区、公园、景区等)露天烧烤,或为露天烧烤提供场地、设备。门店经营期间不能出现违法露天烧烤,对经营露天烧烤的流动摊贩更是一律清理、取缔。对违反者,将进行教育和劝阻,不听劝阻的依法予以处罚——根据相关法律,不仅要没收烧烤工具和违法所得,还要处以五百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晋城之所以下这么大力气禁止露天烧烤,是“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而正是这一理由,触怒了广大网友。有人问,露天烧烤影响空气,有研究报告支撑吗?就算有,烧烤对空气的影响排到什么位置?
山西晋城官微在一天之内删掉通知,并向媒体说“相关领导正在讨论”,显然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强大压力。但说实话,禁止露天烧烤,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也不是晋城一家在弄。对此,支持和反对声音都有。支持者认为,集中的露天烧烤,会弄得油烟味满天弥漫,吃客吃得心花怒放,旁边的住宅区却苦不堪言。反对者认为,烧烤就是图路边那股浓浓的烟火气,坐着马扎撸个串的放松感。一旦禁止,夏天的乐趣就没了。而且,要说空气污染,露天烧烤面积再大,相比工厂排放,仍是小巫见大巫。地方改善空气质量,拿露天烧烤开刀,显然用错了力,还把热闹的城市风景整成灶冷火熄。
这些年来,尽管禁止露天烧烤争议不断,但并不妨碍地方向前推进的步伐,济南、深圳、厦门等地方都有类似的政策。公众似乎也习惯了这一年一度的官方动作,至少以往舆论场上不会激起多大的浪花。这次山西晋城所遭受的阻力异乎寻常,除了人们下意识的反感外,恐怕也是因为有隔壁城市淄博的衬托。
今年以来,哪怕不了解淄博的人,对“淄博烧烤”都有几分莫名的熟悉,隔三差五地见到它上热搜。淄博烧烤能火出圈,除了社交媒体的种草,自身的“烤炉+小饼+蘸料”的烧烤特色,背后离不开地方的主动营销和引流措施。比如推出烧烤高铁专列,颇受大学生的欢迎,有网友反馈,政府在高铁座位上准备水果饮料表示欢迎。此外,淄博还打造烧烤公交专线,发布“淄博烧烤地图”,趁热打铁推出“淄博烧烤节”,千方百计地维系话题热度。
淄博能不能留住流量,将烧烤打造成自身的一张响亮、长青的名片,尚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淄博凭借这一系列的发力,在舆论场上刷了一波又一波的好感。有网友感慨,他们看到了一个小城拼命地抓住城市发展的机会。更有人直言,创城是要用烟火气点燃城市,而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洁,把市场整得病恹恹。
有了淄博的火热对比,可以想见,山西晋城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禁止露天烧烤”,是多么地不合时宜。虽然城市各有各的特色,淄博以烧烤出圈,晋城也可以主打“蓝天白云”。但对大部分市民来讲,他们很难感受到,禁止露天烧烤,能让空气变得多干净,让环境变得多舒适。他们最直观的体验是,这一禁令让城市变得冷冰冰,也让很多人失去了谋生和创收的机会。比起微乎其微的空气改善,大部分人更在意的是经济的发展,生活的便利和热闹。他们期盼自己的城市,也像别人家的一样,想方设法地把人气引过来、聚拢来,把地方特色产品带出圈,让人人从中分一杯羹,共享城市的光环和荣耀。
在晋城禁止露天烧烤的新闻底下,一条高赞的留言是,“山东淄博烧烤是不是不污染”,这足以表明大众的态度。有意思的是,前些年,为了保空气质量,淄博也曾禁止露天烧烤。后来政府放松管控力度,要求烧烤经营业户必须使用无烟炉、无烟炭,禁止在室外烧烤加工、制作,做到“进店、进院、进场”经营,这一定程度减少了空气污染。
可见,要蓝天还是要经济,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项。晋城若能有所触动,响应民意,做出调整,固然很好。但真正要改变的,恐怕还是一刀切的治理思路,在重拳治理空气的同时,别忘了照顾民生,照顾人们对烟火气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