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20日文章,原题:美国潜艇全面碾压中国潜艇的时代即将结束几十年来,美国都曾不必太担心中国潜艇——噪音大且易于追踪。在此期间,中国军方难以探测到美国的超静音潜艇。但如今,中国正缩小中美两军之间的一个主要差距,因为中国的潜艇技术和海底探测能力都在取得进步,这对美国为应对潜在台海冲突而制订的军事计划将产生重大影响。
卫星图像显示,今年年初中国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下水,用泵喷推进系统取代了螺旋桨。这是中国潜艇上首次出现最新降噪技术。与此同时,西太平洋对美国潜艇来说变得越发危险。中国在南海和其他沿海地区周边建成或即将建成多个被称为“水下长城”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能大幅提高探测敌方潜艇的能力。此外,中国派出更多巡逻机和直升机通过海上浮标收集声呐信息,从而提高探测敌方潜艇的能力……这些事态发展意味着美国在中国周边海域拥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时代即将结束。
近年来,中国还迅速扩大水面舰队规模。就舰艇数量而言,中国舰队已超美国,只是中国舰艇相对较小,也没那么先进。美国前海军军官克里斯托弗·卡尔森称,面对更强大的对手,美国需要新的水下战略。美国需要多得多的资源,以便对新一代更安静的中国潜艇进行定位、追踪等。有关学术研究显示,中国正研究其他潜艇静音技术。卡尔森基于现有信息预计,中国新型潜艇的静音效果将不亚于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俄罗斯“阿库拉I”级攻击型潜艇,“要探测到这么安静的潜艇确实很难。”
中国在潜艇技术方面很快赶上美国的可能性很小,但中国未必需要与美国的能力相匹敌。通过制造远比以前更难被发现的潜艇并进行大规模生产,中国可令美国军方用于追踪潜艇的资源捉襟见肘。而且,如果(美中)发生,可能在中国附近进行,这是中方最熟悉的区域。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莱恩·克拉克说,中国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意味着,美国潜艇不能再仅依靠隐身能力来避免在中国南海和其他靠近中国大陆的地区被发现。
中国近期发展也凸显美国潜艇舰队面临的不足。美国目前拥有67艘核动力潜艇,但只有49艘是攻击潜艇,这是冷战结束后潜艇建造数量下滑带来的结果。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布伦特·萨德勒称,美国潜艇部队相较于主要对手的优势正越来越小。(作者阿拉斯泰尔·盖尔,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