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技 >内容

一只卖42万,猴子为何成了国家战略资源?

2023-11-09 17:19:54来源:
导读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作为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新药研发往往需要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金。美国科研机构Tufts Center分析106种(1442...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

作为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新药研发往往需要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金。

美国科研机构Tufts Center分析106种(1442个化合物)研究性新药和生物制剂研发费用后发现,成功开发一个药物,需要的费用为13.95亿美金。

如果再算上资本时间和机会成本,开发一个新药的成本为25.58亿美金。

新药研发难,难在资金投入大,亦难在技术难度大。

一款新药的研发流程包括探索阶段—药学研究阶段—临床前生物研究阶段—临床研究阶段,然后才能审批上市。

新药研发过程

在临床研究阶段之前,需要进行动物试验。

目的在于,以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提前看看疗效如何,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为后续进入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剂量选择、试验设计和不良反应监测环境。

老鼠是实验室里的“常驻嘉宾”,以至于“小白鼠”一词常用来形容“被当作实验品”和“被拿来练习”的人。

不过,老鼠属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在身体结构、基因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为了提高动物试验的精准性,亟需寻找其他动物。

猴子,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猴子属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有着更高的身体结构相似度和基因相似度。

科学研究表明,猴子与人类共享93%到98%的相同DNA,且具有相似的大脑解剖结构和身体系统。

猴子堪称人类的完美替身,也成为研究新药、疫苗和生物制剂的关键。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的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

由此,猴子就成为一款新药诞生的必备组件。

除了新药研发,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中,猴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最近,中国科学院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思路

研究者通过研究猴子的胸椎组织,探寻衰老中脊髓的特异性变化。

因为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行走、精细运动控制方面与人类非常相似,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人类特征。

此外,手术方法、医疗器械、放化疗等研究在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之前,也大多都会在猴子身上进行测试。

可以说,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猴子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实验猴虽然对于现代医学很重要,但平时也多是业内人士关注。

2020年,实验猴突然“火出圈”了,一度冲上了新闻热搜。

这是因为,实验猴的价格突然暴涨。

2014年,一只实验猴的价格在6500元左右,到了2018年,价格也仅涨到了1.4万。

2020年,价格最高暴涨至23万元一只。

根据中国采购网数据显示,中检院采购一批120只实验猴,平均单价为17万元/只。

采购价

美国的价格更离谱,一度涨至6万美元(约合42万人民币)/只。

即使是这样的“天价猴”,仍然是被抢着买。

原因很简单,“全世界都缺猴”,供不应求。

实验猴之所以紧缺,要从供需两端分析:

先看需求端。

实验猴价格暴涨的时间点是2020年。

这一年,恰逢新冠疫情波及全球。

为了战胜新冠,各个国家、企业全力科研攻关,导致疫苗、新冠药的研发需求激增。

仅以药物临床试验为例,近三年来持续增长。

在CDE公示登记的药物临床试验数量

一般来说,每个项目需要60只实验猴。

药物研发项目多了,对实验猴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再看供给端。

我们对猴子并不陌生,但并不是所有的猴子,都能用于实验。

实验猴的门槛颇高,既要拥有良好的遗传基因,还要身体健康。

猴子与人类似,繁殖速度慢,通常情况下每胎只产1仔;生长周期长,幼猴要年满3岁才可以进行实验。

这些特点,既拉长了实验猴的供货周期,短时间内又很难提高产量。

此外,“一猴难求”现象出现后,很多医药企业担心无猴可用,开始疯狂囤猴。

财力有限的,多买几只;财大气粗的,直接收购猴场。

比如,2022年6月6日,昭衍新药公告英茂生物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将后者的2万只实验猴划归旗下。

在中国,养殖实验猴需要资质,全国有实验猴生产许可证的养殖场不足60家。

医药巨头收购猴场,自产自用,打破了原有供应体系,导致实验猴的供应更趋紧张。

目前,实验猴以东南亚的食蟹猴为主,少部分用“恒河猴”代替。

后疫情时代,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苗、用药研发总量回落,实验猴价格大幅下跌。

虽然价格回落了,但我们还是要关注实验猴的供应链安全。

一方面,食蟹猴主要产于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喜欢栖息在热带雨林等热带区域。

今年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正式宣布将食蟹猴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IUCN是一个拥有政府和非政府成员的独立组织,并不直接监管野生动物贸易,但它制定的《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食蟹猴列为濒危物种后,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184个国家被要求买卖食蟹猴必须获得交易许可。

这将影响实验猴的全球供应。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医药研发回落,但中国的医药研发依然在增长。

中国是实验猴的第二消费大国,随着中国医药企业自主研发实力的逐步增强,对实验猴的需求长期看涨。

中国实验猴产量及需求量

从猴子的全球供应链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实验猴养殖国家,也是最大的实验猴出口国。

欧洲和美国几乎没有野生猴源,主要从中国和东南亚进口。

从2017年至2019年,美国有50%以上的实验猴来自中国。

疫情后,中国禁止出口实验猴,才改变了这一现状。

2017-2021年美国实验猴进口一览,来源:中邮证券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出口的实验猴,很大一部分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野生猴,通过培育养成实验猴,再进行出口。

也就是说,中国实验猴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东南亚。

最近两年,柬埔寨、越南等猴源国加强了出口实验猴的管理,部分削弱了中国获取的猴资源。

再看国内养殖场,2021年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显示,全国食蟹猴和恒河猴存栏24万余只,年生产量只有3万只左右,而内需已高达4万只,供小于求。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养殖场用于繁殖的母猴,老龄化严重,繁殖能力退化,将会影响未来的产能。

生物医药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实验猴在医药研发中不可或缺,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战略资源。

美国早在2002年就将实验猴列为国家战略资源,韩国、日本等国也加入到东南亚猴资源争夺的行列里来。

中国,应早做打算,提前布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