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短短的一星期内,这场席卷全国的文旅营销大联欢,从起初的借势而起,积极作为,演变成了一场简单粗暴的“上分”比拼,乐此不疲地输出令人大跌眼镜的内容?
说到底,还是文旅营销的观念存在问题,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网络注意力和对流量的争夺。
前有“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被新媒体营销塑造的现象级神话,后有哈尔滨接棒,借助社交媒体火爆出圈的鼓励。这些城市原本都是被边缘化、没有存在感的城市,却被当下年轻消费群体重新发现,在社交媒体平台被重新定义,成为耀眼的明星城市。
这个现象说明,在互联网时代,每座城市,每个地方,都有“出圈”的机会,大家都想站在新媒体的风口浪尖,成为“下一个”被聚焦、被围观、被消费的“网红”对象。
这里出现了一个“逆逻辑”:那些赢得“泼天的富贵”的网红城市,所贡献的文旅场景、产品、服务和热情,不是有备而来,而是被自发而至的游客发现、塑造,或者倒逼出来的。
这就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能够制造话题,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导入巨量客源,就能在消费者的发现和诉求中,产生新的消费场景、消费产品,并推动服务的完善和升级。
在假定这个“逆逻辑”成立的误导下,作为“网红”城市的基础沉淀和必备的文旅供给体系,被剥离了,简化为对舆论声势和流量聚集的争夺。从大数据考核的角度来考虑,推广宣传只要流量数据可观,“看上去很美”,就证明推广宣传工作的成效显著。
再加上舆论气候环境已经形成旋涡式的裹挟,大家都在跟,你不跟,就证明你不作为,你就更没有存在感。甘肃、天津、云南等省份,原本选择作壁上观,却被当地网民以极尽嘲讽的短视频喊话。
甘肃、云南“乖乖听劝”式地加入,只有天津依然固执地选择做那个“你永远也叫不醒的装睡者”,天津是走红在前列的,天津“跳水大爷”的意外爆火,已经够他们操心的了。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主动跟,会被当地人骂上热搜;一旦跟进,短时期内拿不出理想的创意方案,只能拙劣地跟风模仿,同样会被嘲讽式的围观,推上热搜。
简言之,很多地方的文旅部门,是被这股“必须跟”的舆论争夺战绑架了,不得不降低身段“听劝”,出来制造点动静,以“讨好”抱着娱乐目的的网民调侃式的呼唤和诉求。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抢网络热度,也要追求个“快”字诀。
什么因地制宜、各美其美搞创意,根本来不及,最简单直接,又低成本的方式,就是。出个你有我也有,出个你喊我也喊,出个你裸也裸,出个你熬我也熬……
大家都一样,还可以不用承担搞独特创意有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因为前面的都没翻车,后面跟进肯定顺风顺水,扬弃差异,搞出个一团和气。
有一个视频风格“出圈”,各地就纷纷模仿;哈尔滨文旅局局长一跳舞,去年搞“换装秀”的文旅局长,就都东山再起开始跳舞;河南肌肉男一出圈,某些地方也开始搞“美男计”;网友一呼喊美女,美女就组团来迎接;一地搞明星喊话,另一地就搞全明星阵容群喊,哪个省还整不出一帮明星;一条秦始皇复活跳科目三,引发无数条僵尸复活跳科目三,甚至连湘西的“赶尸舞”都搬出来,吓唬人,瘆得慌;你发钻石讨好游客,我就发珍珠行贿游客,相对而言,你们发瓶矿泉水、小饼干、小特产的都不算好客,不叫宠爱;你派“小砂糖橘”,我也派“小熊猫”“小辣椒”“小奶酪”……
再往前推,“淄博烧烤”爆火时,各地都在秀烧烤;“贵州村超”爆火时,各地都想组织农民运动会;西安一场演唱会火了,各地都轮番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石家庄甚至高调而庄严地宣布,要打造“摇滚之城”,却一直没有摇起来。在这波流量争夺战中,石家庄也没有以“摇滚”为主打,而跟着喊麦“我姓石”。
哈尔滨爆火后,不是每座城市都有冰雪资源,也不是每座城市都有冰雪大世界,更不是每座城市,都能掏出那么多“家底儿”。所以,这次,连产品也不要了,就全靠制造热点话题、段子和梗,来争夺流量,终于沦为一场你争我抢的歇斯底里般的群体性“干吼”——喊麦,陕西的秦腔,谭维维的嗓门,帕瓦罗蒂的肺活量,都甘拜下风。
文旅作为一种制造快乐的产业,营销的内容和过程,应该制造笑点,营造欢笑,但不应用无底线的低俗为手段,赚取围观式的嘲笑,沦为肤浅式娱乐大众的笑话。
当一条条短视频,因为低俗而被广为传播,这样的“出圈”有何意义?
当一个个话题,因为被大众嘲讽而冲上热搜榜,这样的“上分”,又有何价值?
当一个个官方号,因为庸俗的内容而吸引巨量的粉丝,这个群体,是否就是旅游目的地想抓住的优质客群?
当一次原本千载难逢的借势营销,内卷为缺乏产品支撑,只追求数量的宣发狂欢,是否已经违背了促进消费市场转化的初衷?方向错位的勤奋和努力,是否值得鼓励?
当一个地方做出的传播内容,不仅没有让本地人感到自豪,反而感到自卑,发出“收手吧阿旅,我已经羞耻到想连夜出逃了!”“这个视频要是出省了,我明天就离家出走”这样的调侃式评论,是否该积极反省,适可而止?
运用媒体的门槛降低了,内容的产出更加自由、自主和频繁,这是好事儿。但做好文旅营销,应该遵循基本的底层逻辑:
一是文旅部门要立足于特色产品做营销,不能脱离具体的在地化产品,空对空地争流量;引进客源,促进实地消费体验经济的转化,才是文旅营销的正道。
二是文旅营销的内容产出,应该追求“美信雅达”。即要展示美,讲信誉,文辞雅,精准达;要对得起一个地方、一座城市数千年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神和脸面;
三是要规避负面舆情风险,尤其是文旅局长的言行,要捍卫文旅行业的形象尊严;慎用明星代言做推广,“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哈尔滨等,都不是哪个明星代言走红的,而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消费者捧红的。
城市降低身段来服务游客,并不意味着摆出卑贱的姿态来迎合游客。被刻意组织和炫耀的温情,怎么看都像是一场盛大的表演。
“讨好”“宠爱”游客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意味着庸俗就是讨好,就是宠爱,庸俗化宣传恰恰让有文化品位和审美洁癖的游客,避而远之。
文旅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产业,它更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承载着一个地方千万民众的原乡情感认同。
文旅营销的“第一原理”,应该是发现美、展示美、传播美、体验美,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因此,文旅营销的出发点和全过程,应该求新求异,甚至求争议,但要坚持守正出奇,杜绝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