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创投 >内容

北大教授痛心批判:弊端重重的鸡娃教育, 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2023-11-29 17:28:09来源:
导读 原标题:北大教授痛心批判:弊端重重的鸡娃教育, 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自我为中心,逐利避害,没有家国意识,这一代的孩子被诟病的问...

原标题:北大教授痛心批判:弊端重重的鸡娃教育, 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自我为中心,逐利避害,没有家国意识,这一代的孩子被诟病的问题常常围绕着“自私”二字。

北大教授呼吁,当我们费尽心思托举孩子爬向更高的殿堂时,要警惕孩子成为高智商的精致利己者。

作者:立正妈妈,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 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再一次“祸从口出”,在直播间谈及应届生就业现象时,他指出——

“越来越多大学生变成了利己主义者,对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关注度远远不够。更加关注虚拟空间的事,同学之间鸡毛蒜皮的那点事,说大一点就是家国情怀的能力不够。”

其实,俞敏洪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早在十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在“我对大学的三个忧虑”讲座中,就曾痛心疾首地抨击——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是我们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这是我们弊端重重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结出的恶果,这是‘罂粟花’,美丽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觉。”

什么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怎样避免我们的孩子成为这类人?这是鸡娃路上,不可回避且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合理合法无可挑剔”的危害:警惕高智商的精致利己者

钱理群教授在讲座中用三个特征,全面勾勒了“精致利己者”的轮廓。

首先,目的性极强。为了实现目标,会拼尽全力,甚至不择手段。不愿意在任何与目标不相关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其次,非常精明。能够准确发现规则的漏洞,利用身边可得的资源,调动一切人事物去实现目标。

第三,非常现实。不同于普通人以性格、喜好、情感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他们认为“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以精明地将身边人划分“有用”和“无用”,通过有效的人际交往,展开收益最大化的社交。

第四,不能对他们的忠诚和信用抱有任何期待。因为利益高于道德和情感,所以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的驱动力。他们只会通过规则漏洞去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让自己的行为至少看上去“合理合法无可挑剔”。

钱理群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当时他在北大讲现当代文学课,有一个女生前面三次课,每次都坐在前排,上课时总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点头、微笑、回答问题,表现得非常认真积极。下课后也会同老师不断交流,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钱教授对她印象深刻,以为遇到一个爱好文学的好苗子。

结果,等到第四次来上课时,这个女生就找到钱教授,表示自己想要出国留学,希望他能帮自己写一封推荐信。钱教授觉得,这个女生的确有潜力,有能力,值得一封自己的推荐信,愿意助她一臂之力,就欣然同意!

结果,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学生就黄鹤一去杳无踪,再也没出现过在课堂上。

“这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她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当前面伪装的努力投资成功,收获到想要的推荐信,就可以拜拜了,因为你对她已经没用了。但是她的高智商、高水平,使得她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评她吗?我能发脾气吗?我发脾气显得我小气,但是,我确实有上当受骗之感。”

所以,他深恶痛疾,无不惋惜地说“北大最大的悲哀就是一批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老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智商的利己主义的学生”。

“这样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

当一个人心中再无家国天下,而是一切以金钱和利益为己任,那么“趋利避害”、“损人利己”的扭曲三观,将使得他们满嘴仁义道德,却做着和仁义道德逆向而行的事。

这一类唯利是图、缺乏家国情怀的人将来学历越高,所处位置越高,对这个世界的伤害就会更大。

马里兰大学中国毕业生演讲,典型极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迎合对方的文化歧视

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这类寒心的新闻——

《人民的名义》中位于官场顶层的高育良、祁同伟一类人,就是拥有高智商、高情商的社会精英,拥有话语权,占据着较多的资源,做事滴水不漏。但是没有担当意识,缺乏悲悯同情心,自私自利,一切做事的目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不仅仅是官场上的蛀虫,更是社会的毒瘤。

“一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就是知识分子都成为精致利己者。”董宇辉在直播间说到这句话时,泪湿了他的眼,刺痛了群众的心。

你培养出来的“学霸”孩子,

可能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没有家长会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但可悲的是,我们教育模式却在这条道路上狂奔。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让学生做试卷,有句流行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我做心理咨询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同学这样的价值观扭回来?你周围的同学是你的敌人吗?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啊!”

很难想象,这些读书时就把朝夕相处的同窗视为敌人的孩子,内心是如何的冷漠自私。长此以往,将来即便学业有成,身居高位,又如何能真诚待人,对家庭、对社会有所回馈?

当我们一味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时,却忽略一味强调“赢”,让孩子失去的更多。

“精致利己者”的成长史中,家庭和学校不正确的引导是“自私”滋生的土壤,“唯成绩论”是最大的帮凶。

这是个鸡娃成风,内卷泛滥的时代。当我们以“学习好”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丈量标准时,孩子其他的思想品行问题都会被“成绩”二字的光环所掩盖。

只要成绩好,其他的人和事都无用、无谓、无畏,那么,孩子内心就会默认“我只需要足够优秀,一切都可以被包容”。

那么,当这种“唯我独尊”的思想根深蒂固以后,小时候那个认为“只要能考第一名,什么都行”的孩子,长大就会陷入“只要能赚钱,什么都行”的思想误区。

为了追求更多的钱、更大的权,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利用高智商、高学历、高职位来寻找规则漏洞,钻营谋取私利的工具,甚至牺牲身边人,无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害人且害己,这类事件,我们屡见不鲜,却屡犯不止。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不是一朝一夕就炼成的。孩子是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成长起来的,是我们的教育塑造了他们最终的模样。

正如徐凯文教授所说——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其实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一个好的科研成果,有时候会数据作假;为了能够挣到钱,可以放弃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作为一个医生,可以收红包拿回扣;有些老师上课不讲知识点,下班时在辅导班里讲……孩子,是向我们学习的。

“伪精英教育”最终导致“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思想”、“有文凭,无担当”、“懂答案,不懂悲悯”等问题的频发,都是我们“唯成绩论”所带来的教育倒置的后果。

万维钢就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春藤的绵羊》中提到——

中美两国的顶尖大学都在培养同一类知识精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都颇为淡薄,也不愿为社会活动多付出,自顾不暇,“根本没时间管自己生活以外的事情”。

我们常常记得教会孩子怎么“赢”,却忘了教会孩子怎么“爱”。但失去了“爱”的教育,学历再高,亦是失败。

真正的精致人生,

应该多维且多彩

有位妈妈发微博提到这样一件事——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是清醒并且睿智的。她深刻理解每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多维度的立方体,讲究完整和平衡,而成绩仅仅只是个中一个环节,不是全部。养一个有“爱”的孩子,难度丝毫不亚于养育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让孩子学会付出,懂得“共赢”,是比无数个“第一名”还重要的事情。

后来,这位妈妈做了一件出乎大家意料的事——带着孩子去支教。

让儿子一起参与帮助乡村孩子的英语启蒙活动,不仅进行在线英语直播课的“月捐”,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英语能力给大家讲课。还带着他到乡村的小学去,让他亲自看一看——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样,一出生就衣食无忧;在祖国的偏远角落,还有那么多跟你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可能也想学好英语,但并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去教他们。”

后来,当这位妈妈再一次问起儿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呀?”

他自豪地跟回答——“妈妈,我英语好,我想做一名外交官。同时,我也想让乡村更多的孩子跟我一样,都学好英语,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见识过世界百态,体会过人情冷暖,眼界打开,心胸打开,孩子的人生维度才会拓宽且多彩。

教育孩子做一个8分的Giver

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曾提出过一个“成功金字塔”理论,他说世界上的人分为三种:giver(给予者)、taker(索取者)和matcher(折中者)。

Giver奉献大于索取,乐善好施,被称为“奉献者”,为人出世值得拥有10分。

而Taker是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被称为“精神穷人”;

Matcher精心选择,见风使舵,无利不起早,被称为“精致主义者”。

在短期内,“精神穷人”taker 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matcher,可能会凭借着贪便宜、走捷径、坑队友等举动,暂时上位,占尽好处。使得获得10分的giver看似老好人总吃亏,因而在成功金字塔中,反而处于最底层。

这也是我们在职场中常见的:谦谦君子辛勤工作,遵守规则,却混得不如那些马屁精、狂妄小人好。

研究表明,短期内,确实如此。在价值投资、趋势投资中,这种短线投机的确能赢得先机。

但研究也发现,如果从长远来看,三种人中,只有giver才会获得最高成就。

“小人得志”现象,只会是暂时的,不会长久。最后屹立在金字塔顶端的,其实还是giver。

心怀大爱的他们会受人爱戴,也会在不计回报的付出中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多的幸福感。

但教授提醒大家,做8分的giver就好。为什么不是 10 分?

因为在乐于奉献的大爱之余,要保留两分维护自我的原则和底线。

管理学其实和育儿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育孩子,同样不应该以“有利可图”或“趋利避害”的短视思维,带偏了孩子的成长。

教育孩子成为一个8分的giver,做有原则的给予者,先独善其身,后兼济天下,是在这个逐利避害的世界里,最不应该被忘却的初心。

真正的精致主义者,应该是善良且有锋芒,胸怀大爱但兼爱有道。真正的育儿之道,是教育孩子执正念,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

摒弃浮躁,与君共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