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库里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学生时代,拥有多次转学的经历。转学,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无比注重学习的中国,多次转学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父母的工作不得不迫使他们带着孩子举家搬迁到不同省市;要么是这个孩子实在学习不如意,被迫辗转于各个学校。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批孩子,他们属于前者,他们的父母是职业运动员。不论是足球还是篮球,不论是CBA还是NBA,职业球员的孩子们都有很大的可能性得跟着父母搬迁到他们所效力的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果不搬过去,就意味着孩子们要和祖父母生活,和自己的父母分离很长一段时间。
多数NBA球员的孩子,都有这样的体验——父亲是角色球员、是靠谱的轮换、是优秀的第六人,但毕竟不是顶级巨星、不是队魂、不是不可交易的。即便是科比这种历史前十级别的历史巨星,也曾经闹出过转会风波、交易流言,他的女儿们虽然没有转学,但也面临过转学的风险。
中国和北美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转学的重要性;但也有相似的地方,不论是在哪个国家,步入一个新的环境,总是会面临一些问题的。更不用说,从国内搬到国外了,即便两国有许多类似的文化,互为邻里,仍旧无法消除必然存在的区别和差异。
好就好在,只要找到了共同语言,找到了一种融入当地的方式,就能让孩子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
有一个风靡全球的游戏,叫Footbaii Manager,当你作为主教练引进一名不会说本国语言的外籍球员时,可能会被记者提问到下面的问题,而往往主教练可以选择的五个回答中,就有这么一句。
记者:他不会说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这会是一个问题吗?
教练:足球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我相信他可以很好地融入。
同样,多伦多是加拿大的商业城市,而夏洛特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这两座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对于很多事情似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但篮球,是他们共同的语言。对于库里来说,更是如此。
Queensway Christian Schooi,位于多伦多,有许多不同的翻译,皇后大道学校、昆士威学校,是最常见的两种。在皇后大道,库里代表学校的圣徒篮球队参加人生中第一次较为正式的、有正规赛制的青少年职业洲际比赛。
当时的库里,远胜同龄人,借了当时效力在多伦多猛龙队的老库里的光,库里经常和卡特、麦迪单挑。显然这是不可能胜利的“小比赛”,但在面对猛龙队控球后卫马克·杰克逊(2000-2001赛季曾经短暂地为猛龙队出场54场比赛)的投篮比赛中,他已经可以做到不落下风了。做个小小的猜测,在21世纪初的这段时日里,马克·杰克逊已经被库里的投射、球风震惊了,可能早就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变革的种子。自古以来,身体对抗,强悍的身体素质,都是超级巨星必备的,他们多半在初高中时期就高出别人一个头,比多数队友更加健壮,兴许在初中就能够完成很多曼妙的扣篮动作。库里不是这样的球员,一米六刚出头的他看起来一如既往的瘦弱,是很难完成这种Impossible Mission的——即便是现在,对于他而言,扣篮都是件难事儿。
年幼的库里在多伦多,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批来自NBA职业球员的肯定。
他曾经和猛龙队球员杰罗姆·威廉姆斯(2000-2001赛季中段起至2002-2003赛季,两个半赛季效力于多伦多猛龙队)打赌,说自己可以连续命中5记三分球。在那个年代,三分球是完全不受重视的,早先就说过了,那是奥尼尔和分卫的时期,中投、背打、后仰、干拔,才是最流行,也是当时基本公认最有效、最难掌握、最具有杀伤力的进攻手段。杰罗姆虽然不是什么天王巨星,但他好歹也打了9年NBA,2002-2003赛季场均出场33分钟,得到9.7分9.2个篮板近乎两双的数据,算得上是靠谱的角色球员。他坦言,当时的他并不认为库里能够做到连续命中5记三分球,他甚至认为自己得等上一整天,才有可能等到库里完成这样“伟大的壮举”。
然而,库里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划时代的投射本领,他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自己说出来的“大话”。杰罗姆非常惊讶,库里的精准和迅速颠覆了他对投射的认知,他认为当时的库里的射术,已经超过了许多职业球员了。确实如此,当年有许多职业球员是坚决不投三分球的,比如杰罗姆本人,职业生涯中只进过1个三分球。
库里在皇后大道的照片,至少在国内并不多见。在为数不多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库里穿着黄色的、鲜亮的、肥大的球衣,摆出“酷酷”的姿势。谁都没有想到,圣徒队的12号球衣下,竟然蕴藏着如此富含和能量的灵魂。
照片能反映很多事情,除去他的弟弟塞斯以外,圣徒队中似乎没有人比库里更加瘦弱和矮小了。基本上,每个人都比库里高小半个头以上(只有一名10号球员比库里还矮一点点);每个人的手臂都比库里粗上至少一两圈。他当时的队友安德鲁说:“我们都认为他真的太矮小了,在面对更大一些的孩子的时候,他的很多投篮都有可能被封盖,好在他总是能寻觅到出手空间。”即便是在那样小的年龄阶段,他仍然可以让所有事情看上去非常简单。他并不惧怕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打球,这在他眼中,这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随堂考罢了。他花了很多业余时间和自己的父亲打球,向高中和大学球员讨教,甚至去学习NBA球员的经验和技巧。
年少时的刻苦训练,终于在圣徒队试训时得以彰显。
不只是在中国,即便是在篮球文化非常浓厚的北美,也有大把大把的青少年,他们掌握了一两样自以为拿手的技巧,实际上却并没有练到极致——当然,以他们的身体素质、刻苦程度和对篮球的理解,也不可能练到极致。只要给他们施加低强度的对抗,他们的技术动作就会变形。更糟糕的是,他们除去所谓的“拿手好戏”以外,严重偏科。
以三分精准著称的小孩子,可能篮下终结能力极差;以突破见长的青少年,可能完全不会中远投。投射、突破和运球、背打不一样,前者是几乎每一名球员都可以掌握的;而运球和背打,对体型有更高的要求。大个儿运球势必更困难,小个儿背打也很不现实,但掌握基本的突破和投射,算得上是每一位球员,哪怕是业余球员的底子。想必很多朋友都看过奥尼尔在全明星赛前单挑乔丹的画面,还有他在湖人和科比单挑、单骑快攻的经典镜头。而在退役之后举办的训练营视频中,奥尼尔的空位三分虽然称不上是百发百中,但十进六七仍然是常有的事儿。
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