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数码 >内容

中国,也曾出过一个“世界球王”

2023-02-09 14:39:26来源:
导读卡塔尔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似乎没有悬念,中国队又一次无缘赛场。“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世界杯,其他都去了。”白岩松4年前的那句调侃,...


卡塔尔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似乎没有悬念,中国队又一次无缘赛场。


“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世界杯,其他都去了。”白岩松4年前的那句调侃,放到今天依然扎心。


其实,回首百年足球史,我们发现中国人并非踢不好球。


中国男足也曾有过一段极其辉煌的时代,甚至出过一位世界级的球王。


这位球王的名字,叫李惠堂。


李惠堂



1976年8月13日,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评选出“世界球王”,李惠堂与来自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同上榜。


按序依次为:贝利、马修斯、斯蒂法诺、普斯卡什、李惠堂



那个年代,李惠堂带领中国男足所向披靡,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




李惠堂有多牛呢?


据统计,他在正规足球赛事中,累计进球1860个,是世界上进球数量超过千个的巨星之一,曾率领中国队4次获得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冠军。


在一场与英国海军球队的比赛中,球刚过中线,李惠堂一记超远“世界波”,足球越过多名英国球员破门得分。


还曾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五名前来阻截的对手,将球带到对方禁区,大力抽射入网。


这种场面,即使放到现在,也足以令球迷为之疯狂。



1905年,李惠堂出生于中国香港,6岁时,被父母送到老家广东梅县(今梅州市五华县)读书。


梅县是中国著名的“足球之乡”,在这里,李惠堂接触到了足球,也爱上了足球。


他自学球技,每天上学放学盘球走路,拿家门口的狗洞练习射门。


李惠堂童年练球的狗洞



球踢坏了,就爬上柚子树,摘下柚子来当球踢;柚子摘完了,又用堆布巾,捆成布团来练习。


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身体越来越壮实,控球技术尤其出色,周围人形容他:“球就像粘在脚上,抢也抢不去。”


12岁那年,李惠堂被父母接回香港,在皇仁书院读中学,开始接受正规的足球训练。


香港最早的官立中学:皇仁书院



他的球技在同学中独占鳌头,甚至超过了一些年轻的老师。


他报名参加“夏令营杯”足球赛,带领球队取得最终胜利,进球数全场第一。


出色的表现,让李惠堂引起了球探的注意,香港最有名气的南华足球队随即决定,将李惠堂招入麾下。


李惠堂由此进入职业赛场。


专业的训练和比赛,让李惠堂球技突飞猛进,他擅长在三四十米外暴力远射,也擅长倒地卧射,角度刁钻如冷箭,常令对手防不胜防,球迷因此称他为“球怪”。



1923年5月,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行,李惠堂代表国家队参赛。


日本人作为东道主,自以为胜券在握,不料中国队在李惠堂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连胜4场,并最终以5:1大胜日本队,强势夺得冠军。


上海《申报》以“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为题刊文,让中国足球队获得“亚洲铁军”称号。


李惠堂名声大噪。


战胜日本队的中国队队员



同年8月,李惠堂随队远征澳大利亚。


赛前,他看到澳媒在报纸上刊出的中国球员,都是瘦骨嶙峋的“东亚病夫”形象,当即大怒。


他们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比赛,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便梅开二度,接连攻入2球;之后又上演帽子戏法,攻入第3球,以碾压的优势,大获全胜。


赛后,澳当局专门授予其金质,香港当地也以特大号标题,盛赞李惠堂为“球王”。


这一战,引发了香港人极大的足球热情,人们涌上街头,争先恐后,只为一睹“球王李惠堂”的风采。




李惠堂身高1.82米,跑动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射门技术都非常出色,且擅长对抗,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很难抢走。


他最忌有人叫中国人“东亚病夫”,所以,20岁那年,李惠堂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西方球队较量。



他加盟上海乐华足球队,率领乐华队参加“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击败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先河。


此后,李惠堂不断创下显赫战绩,所在球队包揽了当时上海足坛的冠军:西联甲组联赛冠军、高级杯赛冠军、中联甲组联赛冠军。


并带领国家队,多次出征远东运动会,均夺冠而归,为中国足球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时,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在那个足球运动尚未普及的年代,一名球员能与梅兰芳平起平坐,足见李惠堂名声之盛。


李惠堂担任中国奥运代表团旗手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李惠堂担任中国足球队队长。


这是中国足球第一次走进奥运赛场。


不过,由于当时国家积弱,国民政府拿不出经费支持中国队参赛,李惠堂和队友们只好提前60天从国内出发,靠沿途的比赛门票收入,作为路费和参赛费用。


他们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平均2天多一场——取得了23胜4平的惊人战绩。


然而,高密度的比赛,再加上一路舟车劳顿,他们赶到柏林时早已疲惫不堪,赛场上0:2负于英国,首轮即遭淘汰。


中英比赛前中国队球员合影



媒体对中国队表现予以肯定:中国队虽败犹荣



他们败了,但虽败犹荣,他们代表中国足球,第一次叩响了世界体育盛会的大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坚强意志!


他们在场上的出色表现,也让英国人大感震惊,英国老牌俱乐部——阿森纳足球俱乐部,以8000英镑的高额年薪,挽留李惠堂。


李惠堂与阿森纳球星埃里克斯·詹姆士合影



但李惠堂拒绝了。


这位倔强的中国汉子,毫不犹豫地回了国,他每天更加努力地训练,铆足了劲儿,希望在下一届奥运会上一雪前耻。


可惜的是,他没等来这个机会。




1937年,抗日爆发,李惠堂辗转回到广东老家。


为了支援抗战,他先后组织五华足球队、航建足球队等,到各地进行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战款,用于慰劳伤兵、捐献灾区、救济难民等。


他的足迹遍布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义赛打了138场,所获收入全部捐出,为抗日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胜利后,1947年,李惠堂从内地返回香港。


此时的他已经42岁,这位足坛老将,早已不复当年风采,在参加完自己的“挂靴之战”后,正式宣布退役。


一代球王,就此拉下帷幕,留给世人无尽的唏嘘和感慨。


不过,他并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足球事业。


退役后第二年,李惠堂以教练的身份,率领中国足球队征战第14届伦敦奥运会。


李惠堂教练(中排左二)率领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4届伦敦奥运会



同年,他在英国受训4个星期,获得国际足联颁发的国际裁判证书,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中国人。


回国后,他创办华人足球裁判会,蝉联6届。


1965年,60岁的李惠堂当选国际足联副,成为在国际足联担任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次年,他再次当选亚洲足联副和国际足联副,在世界足坛享有极高的声望。


此外,他还写下《足球经》《足球技术》《足球规则诠释》等十几本书籍,成为中国足球,乃至亚洲足球的主要功臣之一。


李惠堂与他获得的奖杯、奖牌合影



1979年7月,李惠堂在香港因病逝世,享年74岁。


驰骋绿茵场25年,李惠堂一生获得50多个荣誉称号、100多枚和120多座奖杯,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足球第一人,用自己的双脚和不屈的斗志,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


在足球的荣誉榜上,他或许错失了许多成就,但在祖国的功勋簿上,他永远留下了最光辉璀璨的一笔。




如今,中国男足似乎很久都没有带给观众们惊喜了。


大年初一的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队1:3不敌越南,不仅彻底无缘卡塔尔世界杯,还创下了60多年来首负越南的历史性纪录。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大年初一的世预赛上,中国队输了不该输也不能输的一场球……”


而前不久,北京国安败给泾川文汇,也再一次刷新了观众的认知底线,将中国足球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这场爆冷未必是一件坏事。


它一方面给北京国安这类“老牌强队”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草根足球”,看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和坚守。



这些“草根球员”,往往有着对足球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更有梦想,更有担当,在赛场上也更有拼劲和血性。


他们之中,未必不会出现第二个“李惠堂”,以最纯粹的足球梦和为国争光的一腔热血,带领中国足球重上巅峰。


少一些资本的铜臭,让踢球的成本降下来,让更多有实力的“草根球员”有机会上场,这才是足球最原始、最有魅力的样子。文/牧龙闲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