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进化三部曲
回首过去,支付手段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金卡工程开始,支付从现金过渡到银行卡,卡基支付得到长足发展;
第二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发展提升,以二维码为介质的移动支付独占鳌头;
第三阶段
:智能无感支付,任何可感知的物质,只要具备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都可以用作支付介质。通过使用生物特征提取、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可以从支付介质中获取支付凭证信息,并依据事先建立的绑定关系完成支付。
所谓无感支付,是指经付款人授权,银行或者第三方基于客户预留的支付凭证和现场采集的支付介质相关数据,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物识别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实时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无感知付款的新一代支付方式。
在无感支付中,传统意义上需要客户主动参与的支付行为并不作为独立的环节出现。因此,目前移动支付主流的扫码支付和NFC“碰一碰”支付都不符合无感支付的定义。
未来,凡是能确认并具有标签唯一性的“物”都可能成为支付介质。
从刷银行卡到刷手机,再到无感支付,支付介质的变化背后是金融科技的进步,分别与传统经济、互联网经济和物联网经济相适应。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先发的技术优势占据了个人支付领域的先机,但仍然依赖于手机、二维码、NFC芯片等特定介质,而无感支付则基于万物互联。
我们身边的无感支付
在支付领域,场景为王已经成为业界共识。我们从无感支付的应用场景入手,从早期的ETC支付到智慧交通和无人超市,带大家看看究竟什么是无感支付。
1 无感支付的前身——ETC支付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是指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信息写入并自动从预先绑定的IC卡或银行账户上扣除相应资金,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普及的一种车辆电子收费系统。从车辆用户的角度看,可以认为ETC支付是无感支付早期的一种实现方式。
ETC系统是通过安装于车辆上的车载装置和安装在收费站车道上的天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主要由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中心管理系统和其他辅助设施等组成。其中,车辆自动识别系统有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OBU)、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环路感应器等组成。OBU中存有车辆的识别信息,一般安装于车辆前面的挡风玻璃上,RSU安装于收费站旁边,环路感应器安装于车道地面下。中心管理系统有大型的数据库,存储大量注册车辆和用户的信息。
大大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推进公路收费走向数字化,可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
ETC支付实现了不停车收费,可以允许车辆高速通过(几十公里以至 100 多公里),故可。
2 无感支付的今生——智慧交通
由于车牌是车辆法律意义上的身份证,不得随意修改和遮掩,且车牌具有结构简单、标识唯一等诸多易于利用的特征,使得基于车牌的无感支付成为最成熟、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智慧停车、智慧加油、智慧出行等。
❶智慧停车
智慧停车是无感支付最先落地且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场景。智慧停车是指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APP、公众号等)预先将车牌号码和银行账户绑定;当车辆通过停车场出入口时,预先安装的摄像头和后台运行的图像识别、计费软件将对车牌进行有效识别并自动扣款,是基于免密小额支付+车牌识别技术的融合应用,能真正实现“入场无需领卡,离场无需扫码”的无感支付体验。大幅提升了车辆的通行速度。
无感支付停车仅需停车场投入应用软件(服务)、摄像头,对于用户而言无需加装硬件,只需注册应用即可享用该服务。这种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轻”资产模式很快就在停车场、加油站等生活场景中得到迅速推广。阿里的无感停车在虹桥机场最先落地后,银联、工行和建行等商业银行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无感支付应用。2018年7月25日,农业银行“智慧生活”无感停车项目推介会暨农业银行-广州泊时易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双方将在无感停车等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
❷智能加油站
基于车牌的无感支付在智慧停车领域落地后,迅速拓展到基于车辆进行缴费的各种生活场景中,目前已经成熟应用在停车、加油站、洗车行、高速公路收费等多个跟车牌相关的支付场景中。
大大提升加油的支付效率,解决现场支付慢、手机支付不安全等痛点问题
加油站因为场所特殊,手机不适合在加油站进行操作,扫码支付并未在加油站进行推广。基于车牌的无感支付出现后,可以。客户通过手机应用提前将支付账号与车牌号进行绑定,进入加油站后,通过防爆摄像头识别车牌号,加油完成后加油站将账单推送到银行的后台应用;银行收到账单后,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通过小额免密支付交易从客户账户扣款。
2018年12月,农行广东分行推出“智慧生活-无感加油”金融服务,率先在广东顺德推出“无感加油”便民支付项目,旨在让车主享受“无感支付,快人一步”的便捷金融服务。
后台云端服务器大数据分析车主消费习惯、微信/银行卡免密支付、电子发票等功能,合线下加油站现场智能设备,为消费者和油站提供了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2019年7月互联网公司佰付美的“无感加油”累积注册用户达700万,交易金额累积10亿元。佰付美“无感加油”集成了智能系统导入车主信息、。
在核心技术上,佰付美的“无感加油”除了采用智能车牌识别技术,还应用了电子围栏技术,通过电子围栏限定范围,使用户支付更安全。
比传统加油支付效率提高了近两倍
据了解,绑定“无感加油”支付的车主一般驻留时间约为56秒,。
3 无感支付的今生——无人超市
❶亚马逊智能零售店Amazon Go
2018年1月亚马逊智能零售店Amazon Go正式向公众开放。消费者可以直接走进商店,拿下货架上的货物直接离开,整个过程不需要排队结账。“Just Walk Out”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技术以及深度学习算法来提供这种无缝的购物体验。
Amazon Go的购物体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消费者在入口闸门刷手机进入店铺——当然,手机上得注册有亚马逊的账户。与此同时,位于入口处的摄像头会进行人脸识别,识别的技术主要是Amazon Recognition。
第二步
,当消费者在货架前停下来时,摄像头会捕捉并记录消费者拿起的商品,以及再次放回去的那些商品。
第三步
,放置在货架上的摄像头会通过手势识别,消费者是拿起了一件商品(购买)还是拿起一件商品看了看又放回货架(不购买)。
第四步
,店内麦克风会根据周围环境声音判断消费者所处的位置。
第五步
,货架上的红外传感器、压力感应装置(记录商品被取走)、荷载传感器(记录商品被放回)会记录下消费者取走了哪些商品以及放回了多少商品。同时,这些数据会实时传输给Amazon Go商店的信息中枢。对每位顾客而言,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都不会有延迟。
第六步
,在离店时,传感器会扫描并记录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同时自动在消费者的账户上结算商品金额。
❷阿里“淘咖啡”
以咖啡为主题、无人值守的线下购物体验店
阿里“淘咖啡”是,目的是为第三方零售门店提供无人值守购物的展示样板和整套技术方案。在无人咖啡店,只需打开手机淘宝扫描二维码便可进入无人零售店“淘咖啡”内。离店前会经过一道“支付闸口”,它由两扇门组成,在通过“支付闸口”的几秒时间内,用户的账单金额就会从关联银行账户中自动扣款。
❸农行无人超市
2018年7月农行重庆分行在银行业界首创无感支付应用场景,在重庆市渝北一大型社区的社区超市内试点运行“无感支付体验点”。客户刷脸进入超市农业银行无感支付体验区,里面没有服务员,琳琅满目的商品任由自选,选好商品不用排队付款,走过结算通道区,支付后离场。开通“农行无感支付”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关注农行“金穗慧生活”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
,开通“人脸识别应用服务”;
第三步
,录入姓名和身份证信息;
第四步
,绑定本人名下的银行卡;
第五步
,通过银行预留手机号短信验证后,拍照录入人脸即可。
在完成信息录入和签约之后,用户可以进入无人超市体验无感支付购物:
第一步
,客户进入体验区,在入口处,系统检测到客户人脸,自动打开道闸;
第二步
,客户选购商品;
第三步
,客户选购完商品后走入结算通道,检测设备自动检测客户所购商品,生成订单并在屏幕上显示订单详情,系统自动捕捉客户人脸并完成刷脸支付。支付成功后道闸自动打开,客户离店。未购物的情况下,客户走入结算通道处,系统自动打开道闸放行。
无感支付核心技术
支付介质的选取和支付介质的标签化
通过对无感支付应用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感支付的关键是;无感支付模式的创新,本质上取决于支付介质及其标签化技术的创新。与传统移动支付相比,除了支付凭证发生变化(对无感支付,支付凭证是由车牌、人脸、射频标签、内嵌传感器的芯片等支付介质产生的标签数据;对移动支付,支付凭证则是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安全证书等身份论证信息),无感支付后续的处理流程和使用的支付工具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依然是银行账户的小额免密支付。任何可识别物质(备选介质),只要能够进行合理、唯一性的标签化处理,都可以用作支付介质。图像识别、生物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备选介质的识别率超过一定的阈值,它就可以作为支付介质使用。因此,无感支付的关键技术在于支付介质的识别上,关键技术主要包含图像(车牌)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物联网标识技术等。
大量的物联网相关技术
无人超市除了无感支付环节需要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包括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用来快速自动识别所购货物;传感器融合技术,判别货架上的商品是否已经被拿走或还回,提升商店的管理效率;iBeacon技术使用低功耗蓝牙技术,通过iBeacon信号唤醒用户的特定APP,为用户提供特定信息推送、线下商场顾客感知、客户行为分析等服务,让移动设备具有语境计算能力。
商业银行在无感支付中应该做什么?
与移动支付比较,无感支付省去了启动手机APP的步骤,因而其使用更加便捷
无感支付只需将“物”(支付介质对应的支付凭证)和“账户”绑定,用户付款无需额外操作;;而且,随着央行对支付清算业务的规范,无感支付“支付凭证-银行账户-清算”的使用闭环比移动支付“介质-第三方账户-银行账户-清算”的处理路径更加直接。与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商业银行在无感支付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需要进一步在以下两方面发力创新。
1 无感支付场景创新
此种支付模式可带给客户更好的用户体验与定制化服务。
无感支付是以机器能够自动感知环境及其变化为基础,因而与以机器/传感器互联为主的物联网联系密切。商业银行应提前布局无感支付的物联网市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推进支付应用场景创新。物联网应用借助RFID、NFC、各类传感器等感知设备,结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技术,实时确认交易角色(付款人与收款人)所在位置、周边环境及其自身状态,可确保支付者的资金与人身安全,降低损失或风险。在消费服务方面,手机厂商 (如Apple) 运用低功耗蓝牙Beacon技术(如iBeacons)与客户手机沟通,当客户进入与厂商合作的实体商店时,Beacon 会主动与顾客预先自厂商下载之手机App进行联机,并透过手机通知用户已联机讯息;当客户准备购买物品时,只须提示店员使用厂商支付工具进行付款,系统即自动启动支付交易进行处理。此外,商家布建Beacon设备成本低廉,且客户可得到最新的商店优惠信息,享受更简单、更快速、更实用的支付服务。依据消费信息的大数据运算技术,金融机构进行消费者交易历史纪录分析,并借助物联网感知环境、确认消费者实时状态,可有效预测消费者需求并实现精准营销,可有效增进营收、降低营销成本。
2 支付标签多样化创新
商业银行应该逐步转向多样化的支付工具和支付介质
商业银行传统支付行为以银行卡为主,使用实体卡片、密码、短信等认证方式,但在无感智能支付时代,,例如车牌、活体生物特征等。
目前无感支付已经应用在停车场计费等生活场景,未来基于物联网的无线定位技术,还能根据车主偏好,自动定位附近合适的停车场和车位,智能推荐泊车地点,实时定制化收费。
生物特征支付模式是目前非常热门的无感支付方式,主要依靠生物识别技术,根据人体的生理器官(如脸部、眼部、指纹等)及行为特征确定客户身份;当使用者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机制验证后,再透过后台运行的程序向金融机构联机提交支付授权作业。这种以支付方的生物特征为基础,无需其他 (如银行卡) 交易凭证就可完成支付服务的模式,称为“生物支付”。例如,刷脸支付就是“生物支付”中最火的一种新兴模式,蚂蚁金服、财付通和银联等金融巨头都在抢滩刷脸支付市场。2018年12月13日,蚂蚁金服在支付宝开放日活动中推出了刷脸支付新产品“蜻蜓”。目前“蜻蜓”已在北京首先落地,已接入多家线下门店,有效提升了收银效率。相比支付宝,微信的刷脸支付推广则更加低调,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但在家乐福等零售商超均有相关产品投入使用。与此同时,2018年12月10日,银联正式对外宣布推出刷脸支付业务:银联持卡人无需携带银行卡和手机,可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直接通过刷脸完成支付。目前主流媒体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支付行业将由“码基”过渡到“生物基”时代。2019年,刷脸支付将会进一步普及,甚至成为刷脸支付的元年。
3个主要优势
刷脸支付相比现在主流的二维码支付有:
❶降低人工成本
每个超市都需要收银员,收银员工资在超市运营成本中的占比不小。刷脸支付结合自助收银系统,可以极大降低人工成本。成本降下来,商家就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优惠。所以,刷脸支付无论是对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是有积极影响。
❷节省时间,更快捷
刷脸付款要比扫码付款快捷许多,用户不再需要掏出手机展示/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密码,整个过程不会超过15秒。同时,由于是自助操作,能够大幅缩减排队等待时间,实现即扫即付。
❸支付与验证,二合一
与传统的账户密码不同,刷脸和指纹一样,人脸就成了账户的通行证,一个信息直接绑定了账号和密码,两者不再分离。生物识别提供了异常的方便性,这是任何其他的账号密码组合无法比拟的。相比二维码、NFC等移动支付手段,刷脸支付省去了手机这个介质,那些不方便携带手机或者禁用手机的场所,也是刷脸支付的重要应用场景,比如游泳池附近、海边沙滩游乐场、加油站等。
无感支付有风险吗
无感支付是基于支付凭证绑定免密的小额支付工具实现的。
免密小额支付工具存在的风险将会天然传递到无感支付中;另外,支付介质识别也将带来新的风险。
免密支付
主要存在以下的:
免密提升了支付的体验
1、,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和效率,但交易过程中认证因子的减少必将加大消费者的资金风险。
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
2、,可能存在资金被划扣的风险;对扣划的资金金额未进行确认,也会产生资金划拨错误的风险。
消费者会在疏忽的情况下对某些交易授权
3、,可能造成因会员自动续约、交易自动确认等带来的资金损失。
支付介质的识别
中主要存在以下:
在用户端,对车牌的识别
1、,仅使用了图像识别技术,但未对车辆与车牌的匹配进行核对,对于套牌或者在车牌处粘贴伪造图像的场景存在风险。
无感支付的支付介质一般暴露在外部
2、,能够被直接扫描、感知或复制,存在被伪造的风险。
在以生物特征为支付介质的无感支付中
3、,因为生物身份识别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着一旦被盗用将无法注销的风险,也存在因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设计存在缺陷,导致生物特征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黑客截取复制的风险。
无感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领域发展方向,相比手机移动支付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更好。同时无感支付基于万物互联,未来凡是能确认并标签唯一性的“物”都可能成为支付介质。随着支付介质的多样化,可能迸发出海量的支付应用新兴场景。因此,商业银行作为支付的核心机构,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应主动发力无感支付市场,引领无感支付应用场景创新,在智能支付新时代下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