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到目前为止,如果以营利为标准做评判,车企打造的出行平台,并没有成功的范例,亏损倒是这些公司的常态。车企一哄而上投资出行服务,营收或许并不是主要目的。在电动车市场还未完全成熟时,车企需要一个渠道去消化过剩的产能,而网约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外,网约车平台所带来的流量、补贴、广告等延伸价值,更是车企垂涎的关键。
本文转载自南方周末,原作者为黄金萍,由亿欧汽车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已经全球最大了,是吗?”曹操出行董事长刘金良对记者笑道。
过去四年里,这家由中国汽车企业、吉利控股集团投资的网约车平台,在中国34家城市运营着4万辆新能源汽车,俨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出租车公司。
估值百亿的曹操出行,现在所开城市都还没有实现盈利。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车企的榜样,众多车企对网约车的投资兴趣变得越来越大。
从2018年底至今,上汽集团推出“享道出行”、宝马推出“ReachNow即时出行”、东风汽车推出“东风出行”,小鹏汽车推出“有鹏出行”,甚至威马汽车旗下子公司近日在营业范围中也新增网约车服务一项。
中国城市巡游出租车数量长期保持在140万辆左右,而自2016年网约车新业态纳入规范监管之后,全国已有11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了经营许可,已经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8万本、车辆运输证45万本。
车企打造的出行平台,并没有成功的范例,亏损倒是这些公司的常态。
那么,车企一哄而上投资出行服务,图的是什么?
1、被新能源车逼出来的
正对曹操出行董事长刘金良办公室门口,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可以切换每个城市的地图,实时查看每一辆在线运营的曹操出行的车牌号、司机姓名、手机号码以及电量。每一辆蓝色小车图标上都有一盏顶灯,红色代表正在运营,绿色代表空闲,灰色代表异常。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第三次带着针对出租车体制改革的提案上会,呼吁打破出租车牌照的垄断式管理,让符合准入制度的市场放开。
当年5月21日,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半年后正式上线了曹操出行,开启网约车业务。
“从造车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希望能进入每个城市当出租车。”刘金良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现实情况是,早期中国主要城市的出租车多来自大型汽车制造商,而非吉利这样的民营车企。
当时网约车市场上既有C2C模式、接入私家车的滴滴打车、Uber中国,也有主要接入租赁公司车辆,
B2C模式主打商务出行的易到用车、神州专车。吉利入场时,采用的也是B2C模式,用了自己生产的车。
吉利给网约车取名“曹操出行”,曹操出行副总经理庞博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曹操,曹操到”,与出行颇为贴切。另外,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正好与吉利集团同名。第三,吉利希望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最后一统天下。
2015年11月,吉利汽车的第一款电动车帝豪EV上市。当时刘金良是吉利汽车(00175.HK)执行董事,2013-2015年间主要负责康迪汽车新能源汽车业务,也负责帝豪EV的销售。2015年11月25日,曹操出行业务上线,将帝豪EV作为运营车型。
中国最早在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计划来推广新能源汽车,然而一开始进展缓慢,难以撬动私人消费市场。此时投身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企,不得不通过租赁和出租车业务来培育市场。
中国第一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与吉利同在浙江的众泰汽车,在杭州设立了一家电动汽车租赁公司。另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002594.SZ),则在2010年与深圳巴士集团共同出资设立鹏程电动汽车出租公司。
需要有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先让大家用起来。这既是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的需要,也成为车企涉足出行服务的一个契机。
消费者不了解电动汽车,还有人担心电磁辐射,缺乏购买意愿,此时
刘金良认为,站在汽车销售的视角看,汽车在4S店销售是一次性卖掉,但按使用时长、行驶里程来体现价值也是卖掉——这其实就是租赁,也是出行服务。
他们的市场调研显示,年轻人的购车欲望在下降,汽车消费正从所有权向使用权过渡。作为车企,为了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要探索出行业务,这是汽车领域往更靠近消费者的产业链的延伸。
如果靠4S店卖车,吉利汽车从2014年至2018年,卖了四百万辆车,拥有几百万用户,而曹操出行上线三年多时间,用户量超过2500万。
中国每年上牌的新能源汽车中有多少走向了出行市场?刘金良估计这一比重肯定很大。
无论是分时租赁,还是网约车出行,以租代付,把生意周期拉长了,看起来是用租车解决卖车问题。但在新能源车补贴结束之后,车企们还会继续投入新车吗?继续投入才能说明他们在出行市场有更大的愿景。
一位希望隐去姓名的投资人对记者分析,
2、还没有一个城市盈利
曹操出行选择以网约车切入出行服务,意味着公司要承担车辆、司机的重资产模式,但相比租赁、分时租赁业务,收获更大。
力帆股份(601777.SH)在2018年报中称,盼达用车三年多运营下来,全国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400万,是目前国内注册用户最多的分时租赁项目之一,全国站点数超过1700个,全国车位数超过1.9万。
40天过去,它至今仍未回复深交所关于年报中所涉及盼达的财务数据、具体经营情况的问询函。
曹操出行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B2C模式,刘金良坦言,这比较受地方政府欢迎,在各城市拿牌相对顺利。
手持77个城市的运营许可,目前曹操出行只开通了37个城市。刘金良称这是在争取时间窗口布局,因为“投晚了有些城市就关门了”。曹操出行的策略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要先进入,回过头再来精耕细作。
但出行并不赚钱。从2019年4月Uber提交的招股书看,过去三年它一共亏损34.06亿美元。
2015年9月,比亚迪和滴滴旗下子公司合资成立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滴科技),联手发起网约车业务。比亚迪公告披露,过去三年亏损总额为0.82亿元。
,
刘金良坦言在运营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是司机费用,然后才是车辆,实际运营中现金流需求并不是很大。
相比巡游出租车和其他网约车平台,车企做网约车最大的优势是车辆成本。产品下线到交给司机,没有工厂、经销商、金融公司、银行、租赁商赚差价,成本最低。
刘金良认为,网约车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司机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最早他们曾尝试将车辆租给司机、以确保他们爱惜车辆,但发现这类似传统出租车的管理方式,无法保证司机的服务质量,很快就放弃了,转而采用公车公营的模式。
曹操出行平均每天的订单量约为15单/车,远低于城市巡游出租车。它也在想各种办法赚钱,比如车内、车外广告,App广告,去做价值延伸。刘金良透露,曹操传媒2018年收入1500万,2019年可能会更多。
2018年初,曹操出行完成了A轮、A+轮融资,估值超100亿人民币。刘金良对记者表示,吉利集团其实并不急于融资,但是管理团队希望通过融资估值,让市场认可曹操出行的价值。
曹操出行的4万辆车,车辆价值约40多亿元。除司机之外的管理、运营、开发团队约1300人。粗略估算,四年下来吉利集团对曹操出行投资不超过65亿元。
与曹操出行投资对应的另一笔账是,吉利汽车可以拿到的国家、地方两级财政补贴,不会低于20亿元。
一位车企同行就认为,即使每年亏几个亿,网约车辆跑在路上,其实就像是流动广告,可以比较一下在分众楼宇、路面打广告,哪一个效果好?